校园安全知识宣传材料之四

作者: 时间:2016-04-26 点击数:

社会活动安全

一、社会交往安全

交往是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的人际联系和接触,交往的目的在于传达思想,交流感情。大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活泼好动,对人际交往的需要比成人和中学生更为强烈。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形形色色的交往对象,其中难免有一些居心叵测、心怀不轨之徒,在给大学生交往带来不和谐音符的同时,也带来了交往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交往安全。

那么大学生应如何处理好社会关系,保障社会交往的安全?俗话说的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就是说我们要建立起积极的防卫心理。具体来说,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安全防范:

(一)防上当受骗

诈骗是危害公民财产安全的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它一般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受害者往往容易上当。提防和惩治诈骗分子,除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和法治以外,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要谨慎防范,努力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以防止上当受骗。

1.大学生易受骗原因

对大学生而言,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值得提醒的是,少数大学生书生气十足,防范意识差,只记得“世界充满爱”,却忘记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忘记了美与丑、正义与邪恶并存,因而不加选择的或不懂选择地轻率交友。轻信他人,这些正是诈骗分子屡屡得手的根本原因。

众多的大学生受骗上当的事实告诉我们,大学生身上的确存在一些容易被利用的因素。

(1)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较差

2004年5月,某高校03级的学生陈某在校外阳光商厦附近打电话时,有两个外地女青年与其搭话,并谎称自己的钱用完了,父亲打算给汇些钱,自己又无帐号,想借陈某帐号和储蓄卡用一下,陈某欣然同意,结果“帮助”两位女青年从自己的卡上骗走了5000元现金,等陈某发现自己上当时,那两个人早已不知去向。

据资料显示,在校大学生被骗取钱物绝大多数是疏于防范,大学生从小到大一直在学校里读书,社会生活经验少,思想单纯,分辨是非能力差,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遇事不够冷静,容易感情用事,这些性格特点如果在交际中被坏人加以利用,就容易上当受骗。

(2)贪小便宜,急功近利

一位女研究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进行调研的途中,在郑州火车站对面的旅社里认识了一个自称是开饭店年方十七八岁的姑娘,两人一见如故,谈的十分投机,那姑娘邀研究生去山东贩银元,说是来回大半天就可赚200元。女研究生经不起诱惑,见对方年轻,未存戒心,于是同她结伴去了山东。她万万没有想到:堂堂的高材生竟然被小姑娘以2480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弯腰驼背的人为“妻”,失去自由长达71天。

贪心是受害者最大的心理缺点。很多诈骗分子之所以屡屡得手,很大程度上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贪心等心理弱点,受害者往往是被诈骗分子开出的“好处”“利益”所吸引,而对诈骗分子的所作所为不深入分析,不做调查研究,最后落得个“鸡飞蛋打”的结局。

(3)有求与人,轻率行事

某校应届毕业生董某为能分配到某单位工作而四处奔波,经过再三托人,结识了一位自称是该生理想单位总经理儿子是“割头换颈的朋友”的胡某。胡某声称,“此事没问题,包在我身上,交800元的介绍费就可以了。”董某无奈写信让父母寄来800元“介绍费”,胡某钱一到手就无影无踪了,董某再回头找那些萍水相逢的中间介绍人,得到的也只不过是几句“宽慰”的话。

每个人都免不了有求于他人相助的事情。能否如愿这就要看是何事,对象是谁,如果不辩青红皂白,为达目的而轻率交友,弄不好就会上当受骗。

(4)不加选择地交朋友

辽宁省某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的一名男同学,在网上结识了一位中南矿业大学的女学生,两人网上聊的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2004年暑假,这位女大学生突然来到北京与这位男同学见面,在男同学这里吃喝玩乐半月有余,将男同学勤工俭学积攒的3500现金花得所剩无几,后来这位女生突然离去,从此再也没有露面,网上也没了信息,不久校保卫部门接到湖南长沙市公安局的一份通缉,才发现原来这位女学生根本不是中南矿院的大学生,她偷了一个公司老板的钱之后潜逃到北京,藏匿在这位男同学住处,怕时间长了暴露身份,因此甩开男同学逃之夭夭。

大学生绝大多数吃住在学校,每天过着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因此很喜欢结交朋友,但一些同学防范意识差,警惕性不高,不加选择地交朋友甚至网友,很容易导致上当受骗。

(5)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判断能力

某校一个女学生在宿舍里接待一个“过去厂里师傅的同事的女儿”的陌生人,此人甜言蜜语,一口一个“师妹”,声称是特意前来“看望一下师妹的”。这个女学生出于对昔日师傅的信赖,根本没有仔细问就留陌生人住下,殊不知这个陌生人正是一个女骗子,趁同学们都去上课时,女骗子将该生的寝室洗劫一番,盗走毛衣、大衣和数百元现金。

在大学校园里,每个学生都可能遇到一些来访的老乡、熟人、同学、或同学的同学,老乡的老乡、朋友的朋友,然而这其中有的真有的假,可许多学生又没有刨根问底的习惯,在不辨真伪的情况下宁可信其有而不可信其无,而且这些学生常常把他人来访看作是自己的一种荣耀,这就给了骗子以可乘之机。

2.校内诈骗案的主要手段

随着社会治安的日趋复杂,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分子开始频频在大学生头上打主意,借结交之意或推销之名变换手法施展骗术,引大学生上当。

(1)伪装假冒身份,骗钱骗物

李某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持某电视台名片,手提一部摄像机来到某高校学生宿舍,声称要招数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求每人先交50元报名费,考试合格即可录用,当即有20多名同学交款,李某装模作样地为这20名同学录了像,说是带回去审核时作参考,然后带着骗得的1000余元逃之夭夭。

一些骗子把自己伪装成学校领导、本校师生、名校学生或遭遇不幸者等,或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交往,直接骗取学生的信任或同情,索要财务,或以发生意外需要接收汇款之名,借用学生的手机或存折、信用卡,并套问密码,以达到骗财的目的,财物到手后即逃离。

(2)骗取信任寻机作案

某校附近小吃店店主张某,主动与几个校内经常来店进餐的学生拉关系,表现的十分慷慨,不久即与学生交上朋友。学生也常将张某带进学生宿舍玩乐。在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学生宿舍的钱物经常不翼而飞,有的学生连生活费、路费也没了着落,张某有时主动投资一点,同学们之间相互猜疑,唯独张某不曾怀疑,后经校保卫部门周密调查取证,终于查获了张某利用往来自由之便多次作案盗窃学生大量现金、物品的事实。

诈骗分子经常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拉关系,套近乎,故作热情,朋友相称,骗取信任后寻机作案。

在学生宿舍里也常有一些前来寻访同学、老乡之类的人,其中有的是真,有的是假,有的同学思想单纯,缺乏经验,轻易相信别人,结果被骗子轻易骗去钱财。

(3)利用银行卡和 ATM作案

①调包银行卡

2005年9月2日至9月4日三天的时间里,河北省省会西南高教区12名大学生接连被骗,受骗金额近50000元,被骗地点多是在红旗大街高教区市场附近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自动柜员机前,作案者有多人结伙作案,也有单独作案,多是以来此旅游、出差、住宿,银行卡不能取钱被柜员机吞卡为名,借用大学生身份证银行卡,然后掉包取走里面的钱,桥西公安分局新石刑警大队很快抓获8名骗子,并缴获诈骗用假手机5部,各种假银行卡50余张。据这伙人交代,他们专找刚过完暑假的大学生进行诈骗。

大学生在开学时往往带着生活费或者学费,易成为骗子诈骗的对象。诈骗者一般自称为外地人或是大学生,谎称自己的银行卡被柜员机吞掉、现金丢失等,向大学生求助。大学生提供“帮助”后,自己的银行卡往往被调包,或者手机、现金被骗走。

大学生要注意银行卡密码的保密,不要将密码告诉他人,不要将手机或现金、银行卡等贵重物品借给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

②窃号+作伪卡

在ATM机取款后,机器会吐出交易流水单,不法分子利用有些储户随手扔掉这张单子窃取银行卡信息,并做伪卡,然后用偷拍到的用户密码在ATM机取款或在商场POS机上刷卡消费。

③封堵吐钞口

窃款不法分子把ATM机的出钞口封住,,客户取款时不见钞票吐出,常会无奈离去,这时不法分子便除去封口的东西,用工具钩出现金。

④要求客户转移账户资金

“因本银行进行程序调试,为确保客户资金安全,要求所用客户在两日之内将自己信用卡上的资金通过自动ATM机转到本银行指定的信用卡账户上,银行将在程序调试结束后按银行电脑记录的余额,将每个客户的资金重新转回到信用卡上。”如在ATM机上看到这样的通告,可得小心了,这可能就是圈套,所谓银行指定的账户,正是不法分子的收款账户,钱一旦汇入就有去无回了。

⑤吞掉储户的银行卡,再通过窥探装置获得密码

陈先生在某银行ATM机取款时 ,发现键盘上方照明灯的位置装有一只微型摄像探头。警方勘查发现,这台ATM机上不仅装有摄像探头,还在插卡口处安装了外接吞卡装置,不法分子会在客户取款失败离去后,取出信用卡,用探头获得的密码取款。

这是新发现利用ATM机盗窃的方式,大学生在ATM机上取钱时,一定要多加留意,确认机子无任何异常后,方可取款。

(4)利用手机电话作案

①用假手机诈骗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小李,某日晚上在槐中路上碰到一个自称是从南京来的男子,说出了车祸,急着给家里人打个电话,可手机没电了,想借小李的手机用一晚,并把自己的手机抵押给小李,第二天,小李拿着那人的手机去鉴定,发现竟是改造后的模型手机。

用假手机诈骗伎俩主要有以假换真、低价贱卖、抵押借款等,这种案件的发生率很高,大学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②用中奖短信诈骗

刚刚大学毕业24岁的山东烟台小伙小张,在2008年3月27日那天接到一则手机短信:“香港康捷集团因为庆祝成立30周年,特举办幸运抽奖活动。恭喜你中奖28万元港币,联系电话……”虽说听过类似的骗局,但小张还是有些好奇,试着拨通了电话,话务员小姐告诉他,目前28万港币已存入他在香港xx银行的账户了,如果需要查询可以拨打该银行的专用电话。

于是小张又拨打这个电话,按照语音提示直接进入“XX银行”的电话查询系统,小张输入自己的卡号,系统提示他,账户内有28 万元。听到“电话银行”里果然有这笔存款,小张开始有点相信了。为了接住“天上掉下来”的28万,小张一步步陷入诈骗圈套,先后向父母、朋友借钱凑得74200元,全部汇入对方的账户,但之后再打电话对方就关机了。此时小张才反应过来上当了。

经常有同学反映曾经多次收到手机号码被某某公司做活动中奖的短信,这是一种骗局,由诸多不法分子在从事此类营生 ,他们每天不停的向外地手机发送编造的中奖短信,诱骗信以为真的人寄钱,钱骗到手后就销声匿迹,因此提醒同学们千万不要相信此类中奖短信。

③收集信息,用电话诈骗他人

2003年5月13日广东商学院2003级财税专业的毕业班至少7名同学的家长接到以“广东商学院教育科”名义打来的电话,对方称这些家长的子女发生车祸,正在留医治疗,要求家长即刻汇款至指定帐户,诈骗者有的事先多次拨打毕业生的手机,直至该学生厌烦而关掉手机,有的直接以公安机关办案的名义,要求该学生关机,随即拨打家里电话行骗家长。接到诈骗电话后,家长因无法与学生取得联系,感到恐慌,有个别家长因而上当受骗。其中有一名学生家长受骗损失10000元。

实际上这是一种连环骗局,骗子先预先得知受骗者的家庭电话,然后又冒充交警队的交警、院里的医生或大学老师,给大学生家里打电话要求汇款。

大学生应加强防范,不要将自己或家庭的详细情况告诉不熟悉的人,不要带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员回宿舍,更不要随陌生人外出。将自己老师、同学或朋友的常用电话号码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亲友万一找不到自己时,可以联系别人找到。另外大学生也可提前转告父母和亲友,在接到学生病危或意外事故等信息“要求汇款”时,应先与学生本人和学校取得联系,核实情况后再进行处理。

⑸故意找茬,勒索钱财

1997年8月的一个晚上,某高校的三位学生在大街上散步,有一名过路人莫名其妙地撞了过来。那人拣起落在地上的眼镜说:“你眼睛瞎了,我这副眼镜是进口玻璃、进口框架,共值180元。”不知“行情”的同学以为三张正理嘴不愁说不过他,想不到又走来一伙人,摆出一副公道的样子说:“你们撞了人不认账,还想打人,若不赔偿,我们要帮他摆平……”三位同学见势不妙,只得掏光身上有的钱,还挨打了一顿打。在回学校的路上,三人才明白今晚遇到的是合伙作案的骗子。

犯罪分子故意制造碰撞事端,反诬被害人将其贵重物品撞碎碰坏,趁机勒索钱财。有时还有同伙位为之帮腔造势,使被害人难以争辩、抵抗,只能乖乖的掏钱。

⑹此次充好,恶意行骗

2004年4月5日,一名校外推销人员混入某校女生宿舍楼推销产品。马某花158元购买了一些化妆品。因其缺少经验,买后方知是假货,但后悔晚矣。

一些骗子利用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更有一些到办公室、学生宿舍推销产品的人,一发现室内无人就会顺手牵羊,然后溜之大吉。

⑺投起所好,引诱上钩

某高校应届毕业生丁某为找工作,经人介绍结识了自称与某公司经理儿媳妇有深交的何某,何某称“只要交800元的介绍费,找工作没问题”。谁知何某拿到了介绍费以后便无影无踪了。

一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达到行骗的目的。

(8)借贷为名,骗钱为实

有的骗子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资为诱饵使部分学生上当受骗。也有个别学生常以“急于用钱”为借口,向其他同学借钱,然后却挥霍一空,要债的追紧了,就再向其它的同学借款补洞,拖到毕业一走了之

(9)招聘为名,设置骗局

河北省省会某高校一学生看到街头招聘小广告;“大酒店招服务生,月薪5000元;招女服务员,月薪20000元……”便抱着试试的心理拨通电话,对方提供了一个银行帐号,要求他汇入600元押金。这名大学生按要求汇入600元钱后,对方的电话再也打不通了。

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大学生勤工俭学、就业求职的机会,用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无知”学生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

此外还有以假钞骗真钞,以及假装销“黄”乘机敲诈等诈骗手段。诈骗分子为了达到其目的,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花样,大学生一定要加强防范,擦亮眼睛,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3.防骗措施

诈骗分子虽花样百出,但只要我们加强防范,提高警惕,善于识别,就可以有效防止上当受骗。

(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社会环境千变万化,青年大学生必须尽快适应环境,学会自我保护。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育防范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在提倡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住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择业和出国。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更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2)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

人的感情是主体与客体的交流,既是主观体验,也是对外界的反映,应该包含合理、理智的成分,如果只凭感情用事,一味“跟着感觉走”,往往容易上当受骗。交友应遵循两条最基本的原则: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志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感情交流,会互相了解、理解和谅解,而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二是严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与人交往要区别对待,保持应有的理智。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其言,查其色,辨其行”,对于“初相识的朋友”,不要轻易“掏心窝子”,更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

(3)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

在大学里无论哪个系,哪个专业,班集体总是校园中一个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一个大家庭,成员间应该加强沟通,互相帮助,特别是在自己觉得可能会吃亏上当时,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一下,或许就会得到一些帮助并免受伤害。

(4)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为了加强校园管理,学校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和规定。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给同学们带来一些不便,但是制度却是必不可缺的。况且绝大多数校园管理制度都是为了控制闲杂人员和犯罪分子混入校园作案,以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和校园秩序而制定的。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履行管理职能,并努力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5)学会识别诈骗分子及其骗术

随着大学校园日益“社会化”,高校诈骗案件日益增多,大学生应该有必要的防范意识,学会识别诈骗分子和各种骗术。

①从语言上识别诈骗分子。诈骗分子要进行诈骗,就要进行广泛的交往,就必须使他们的语言具有诱惑力。因此诈骗犯的语言就具有独特性:第一,他们的表达能力都比较强,口齿伶俐,能说会道。第二,他们为了取得人们的好感,往往是甜言蜜语,阿谀奉承。第三,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他们往往是自吹自擂,夸夸其谈。第四,为了让人相信他们所说的话是真的,往往是说的有根有据,绘声绘色,十分肯定。第五,当别人对其所有察觉和怀疑时,就表现的巧圆其说,假作镇定。第六,当被别人看出破绽时,就表现得吞吞吐吐,回答问题词不达意,转弯抹角,假作镇静,指天发誓,企图蒙混过关。

②从表情上识别诈骗分子。第一,由于骗子说的是假话,做的是假事,必然是做贼心虚,提心掉胆,这样就会引起生理变化,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有的会面红耳赤、肌肉不舒展。第二,由于生理机制发生变化,使得声带不正常,特别是在初次见面谈话和将猎物弄到手时,往往是语音短促,音色混然,声调低沉,发出轻微的不易觉察的颤音。第三,他们在谈笑时,由于面部肌肉不能舒展,笑容里表现出明显的不自然,显现出皮笑肉不笑的神态。第四,他们的眼睛充满虚伪、狡诈和警惕的神色,在对方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时,往往还会表现出焦虑不安和恐惧的神色。

③骗术识别。怎样识别诈骗分子形形色色的骗术呢?以下方法可以使用:

a.疑问法。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防骗识骗也以疑问为起点。骗子骗人总是要伪装一些假象,同时携带一些伪造证件,想要识破骗局,就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发生异常现象,要进一步提出疑问,进行考察,从而弄清事实真相。有时直接看不出问题,可以做进一步询问、交谈,以便发现问题,探求真伪。

b.时间考验法。人际交往中,人们上当受骗往往是受骗于一时,如果多加考虑,在认真了解真相后再做决定,也许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c.多元思维法。指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而不单一性思维。只想到或只相信一种可能性,就很容易受骗。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应该进行多元思维,认识人的不同面孔。

d.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无论别人说的多好,自己不曾亲眼看见的事不要轻易相信。做事要讲究真凭实据。买东西要先看货后付钱,这是常识,有些买卖表面看来合情合理,实际上暗藏圈套,因此要特别小心。

4.被骗后的补救

(1)及时投诉或报案

如果在购买商品是上当受骗,投诉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之一。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积极向公安保卫部门反映骗子的基本情况,提供破案线索,如犯罪分子的身高、长相、衣着、口音、习惯动作、联络方式、住址,自己的受骗经过等,这样既可以追回个人的受骗损失,还可以防止其他人再次上当受骗。

(2)依法解决

被骗之后要通过司法机关或政府有关部门处理,切莫“私了”完事。“私了”的后果是严重的,甚至还会埋下祸根。

(3)挽救损失

在交易中要保持头脑清醒,一旦发现被骗,采取措施要及时得当,这样可以减少甚至能够避免损失,或者可以使自己及时脱身。

(4)将计就计

有些诈骗行为一旦被人揭穿,骗子会瞬间变成强盗。所以发现上当后,不妨将计就计,装聋卖傻,稳住骗子,或者将骗子引到人多处再戳穿他,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二)防止抢劫抢夺

抢劫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施行的,将公众财务据为己有的一种犯罪行为。抢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然夺取他人财物的一种犯罪行为。这两类犯罪行为都会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比盗窃犯罪更具有社会危害性。

大学生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被抢劫抢夺后大多数不敢反抗,所以往往成为犯罪分子选择的对象。抢劫抢夺案件在一定情况下往往容易转化为凶杀、伤害、强奸等恶性案件,它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侵犯大学生的财产及人身权利,给被害人造成精神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其危害性,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才能有效地防止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才能在遇到危险时采取恰当的防范和应对措施,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1.高校抢劫、抢夺案件的特点

(1)时间上的规律性

高校抢劫案一般发生在行人稀少、夜深人静及学校开学特别是新生入学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为在行人稀少、夜深人静时,同学们往往孤立无援,而犯罪分子却人多势众,易于得手;学校开学时同学们一般带有一定数量的现金,特别是新生入学时有的新生及家长会带有较大数额的现金,所以这段时间犯罪分子会比较活跃。

(2)地点上的隐蔽性

抢劫犯罪分子作案一般选择校园内较为偏僻的地段,或校园周边地形复杂、人少及夜间无路灯的地段,因为这些地方犯罪分子比较容易隐蔽,不易被人发现,得手后也容易逃脱。

(3)目标上的选择性

犯罪分子抢劫的主要目标是穿着时髦、携带贵重物品、单身行走及在无人地带谈恋爱的大学情侣等,目的是抢夺现金、贵重物品。

(4)人员上的团伙性

作案人一般为校园附近的农村、工厂、居民区及本校教职工子弟中不务正业、有劣迹的小青年以及临时工等。这些人一般对校园环境比较熟悉,往往结伙作案,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在抢劫前进行了周密的预谋。作案胆大妄为,作案后逃匿迅速。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多,流窜人员作案也在增多。

(5)手段上的多样性

犯罪分子实施抢劫的手段通常有:抓住部分同学胆小怕事的心理,对被侵害对象进行暴力威胁或语言恐吓,实施胁迫型抢劫;利用部分同学单纯幼稚,设计诱骗大学生上当,实施诱骗型抢劫;采用殴打、捆绑等行为,实施暴力型抢劫;利用大学生热情好客等特点,冒充老乡或朋友骗得同学的信任,继而寻找机会用药物将同学麻醉,实施麻醉型抢劫等。

2.抢劫抢夺案的防范

预防抢夺抢劫案件的发生,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避免成为抢劫攻击的目标是最好的保障安全的方法。为此大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遵守校规校纪。为确保同学们的安全,高校都有相应的纪律规定。如不得擅自在外租房,按时就寝,不得晚归等等。但总有一部分同学喜欢打折扣,要么晚归,要么夜不归宿,这就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机会。

某学院学生陈某,于11月9日晚11点多返校途中被3 人包围,在敲诈钱财过程中遭匪人攻击,其所佩带的眼镜被打碎,镜片碎片扎入右眼球中,后拨打110报警,被送往陕西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2)步行要走人行道,不要离马路太近,更不要走在机动车道上,不要在马路上边走边打手机,要注意周围是否有可疑的人,以免遭到歹徒特别是“两男一车”的袭击。

(3)外出时不要携带过多的现金和贵重物品,如因需要必须携带大量现金或较多的贵重物品,应请同学随行。现金或贵重物品最好贴身携带,不要置于手提包或挎包内。外出时要准备一些零用钱,尽量不要在人多眼杂时翻点现金。不外露或向人炫耀随身携带的财物,不到行人稀少、环境阴暗或偏僻的地方去。

(4)骑自行车外出时,一定要将包的带子缠绕在车把或车座上。如果发现自行车突然出现了“故障”,切记要把自行车推到安全地带,在保证财物安全的前提下再去处理其他情况。

(5)不要到校内比较偏僻、阴暗、人少的地带,如树林中、小山上、远离宿舍区的教学实验楼附近或无灯的人行道、正在兴建的建筑物内去。尽量不要在行人稀少的晚上、深夜和凌晨时外出,确需外出时,要选择比较繁华和灯光照明条件明亮的地段和路线行走,莫贪近路走一些偏僻小道,最好是相伴而行,并且准备一些防卫工具。

2003年10月28日晚,某高校两名学生在两栋实验楼中间比较僻静处的长椅上聊天,被一伙(6人)校外不法青少年强行索要手机未果而遭殴打。

(6)校外网吧要少进。大学生不要频频光顾校外网吧,因为一些不法分子在手头较紧的时候,往往对经常出入网吧的大学生实施抢劫,这类案件在校园周围常有发生。

(7)手机不要挂在胸前或别在腰间,尽量不要边走边打手机,特别是路过地下通道和过街天桥时更不要打手机,如遇劫匪要大声呼叫。

(8)买东西、打电话时要注意身边是否有可疑的陌生人。走路、等车时不要丧失警惕,与陌生人要尽量保持安全距离。去不熟悉的地方,要尽量自己找或问警察,切勿让陌生人带路。尽量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有陌生人主动凑近和自己搭话,应立即避开,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果感觉有异常要马上离开。

(9)如果发现有形迹可疑的人长时间跟踪尾随自己,不要紧张或露出胆怯神态,可立即往人多、繁华的地方走,并及时向保卫部门、“110”或行人求助。

3.遇抢的处置方法

遇到抢劫或抢夺时,不要惊慌,要保持镇静,头脑清醒,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环境、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与犯罪分子斗争。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留意观察犯罪分子的特征(如身高、年龄、体型体态,衣着,疤痕、口音、逃跑的方向等),及时向保卫部门或“110”报警。

(1)沉着冷静不要恐慌。大学生无论何时遇到抢劫,首先要保持镇定,克服畏惧、恐慌情绪,要有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从精神和心理上压倒对方,继而以灵活的方式战胜对手。

(2)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力反抗。分析犯罪分子和自己的力量相比,只要具备反抗的能力或时机有利,就应尽力反抗,以制服作案人或使作案人丧失继续作案的心理和能力。如果力量悬殊,不可蛮干。犯罪分子实施抢劫作案,一般都做了相应准备,要么人多势众,要么以凶器相逼,有的同学生性刚烈,鲁莽行事,往往易被犯罪分子伤害。

(3)尽量抗衡。可利用有利地形和身边的砖头、木棒等足以自卫的武器与作案人形成僵持局面,使作案人短时间内无法近身,以便引来援助者,并对作案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4)实在无法与作案人抗衡时,可以看准时机向有人、有灯光的地方或宿舍区快速奔跑,犯罪分子由于心虚,一般不会穷追不舍,从而可有效避免抢劫案的发生。

(5)与作案人巧妙周旋,麻痹作案人。当已处于作案人的控制之下而无法反抗时,可按作案人的要求交出部分财物,并采用语言反抗法理直气壮地对作案人进行法制宣传和说服教育,晓以利害,从而造成作案人心理上的恐慌。切不可一味的求饶,应当尽力保持镇定,与作案人说笑斗口,采取幽默方法表明自己已交出全部财物,并无反抗的意图,使作案人放松警惕,以便自己看准时机进行反抗或脱其控制。

(6)采用间接反抗法。如果敌强我弱,采取灵活做法。注意观察作案人,尽量准确记下其特征,如身高、年龄、体态、发型、衣着、胡须、语言、行为等特征。并趁其不注意时在作案人身上留下记号,如在其衣服上擦点泥土、血迹,在其口袋中装点有标记的小物件,在作案人得逞之后,悄悄尾随其后,注意其逃跑去向等,便于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线索。

某校一男一女两名大学生正在一僻静的树林中漫步,突然一群小混混围上来要强行搜身。女生吓的直发抖,男生则镇定自若的掏出香烟、打火机和身边的数百元钱,假说自己也是同道上混的,愿意和他们交个朋友。小混混一见他那么“爽快”,也没有过多为难他们,拿了钱便扬长而去了。等他们走了一段距离以后,男生急忙叫女生去报案,自己却悄悄跟在小混混后面。不久,正有说有笑地分享“战果”的小混混便全部被警察抓获了。

(7)及时报案。要在最短时间内向公安机关、学校保卫部门报案,说明案发时间、地点、犯罪分子特征、自己财物损失情况等。作案人得逞后很有可能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甚至还敢在作案现场附近的商场和餐厅进行挥霍。及时报案和准确描述作案人特征,有利于有关部门及时组织力量布控,抓获作案人。

(8)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遇到抢劫,只要有可能就要大声呼救,或故意高声与作案人说话,引起周围行人的注意。犯罪分子逃跑时,应大声呼叫周围的群众堵截追捕,迫使犯罪分子放弃所抢物品。犯罪分子有其胆大妄为和凶悍的一面,更有其虚心的一面,只要把握机会及时呼救,一些抢劫案便可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防纠纷斗殴

当代大学生应当是政治方向坚定、思想品德高尚、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但目前高校学生纠纷、打架斗殴、酗酒闹事等事件却时有发生。纠纷斗殴不仅会损害大学生的美好形象,扰乱校园秩序,妨碍内部团结,破坏大学生成才的优良环境,严重的还可能酿成刑事、治安案件,危及人生安全,断送美好前程。

2005年的一天上午,9时多,北京某学院心理系一年级学生小民(化名)被刺身亡,涉嫌刺死小民的是他的校友,19岁的大一学生小徽(化名)。

一位目击该事件的出租车司机回亿说,上午9时多,三个女孩和两个男孩背着书包一起走出校门,好像要离校回家。5人不知何故在学校门口与五名六名男生发生口角,两拨人纠缠在一起,背包里的东西撒了一地,不久一个男生倒在了地上,那五六名男生随即奔进学校。

上午10时30分,受伤的学生小民被送到医院,但终因失血过多身亡。

近年来大学生因纠纷斗殴造成的人身伤害已经屡见不鲜,而大多数的纠纷斗殴事件因其随机性很强,致使管理者很难在事发之前及时制止。“解铃还得系铃人”,要防止纠纷斗殴事件,最根本上还是需要我们大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对待一切可能的纠纷。毕达哥拉斯说过:“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大学生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有效预防纠纷和斗殴事件,保障自身安全。

1.纠纷的预防与处理

纠纷是大学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又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任何纠纷的责任都不完全在于一方,所谓“孤掌难鸣”,如果其中任何一方如果采取克制、忍让的态度,纠纷就有可能被化解。另外旁观者的态度也十分重要,是积极化解矛盾还是听之任之、作壁上观,往往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所以大学生应尽量避免发生纠纷,避免一失失足成千古恨。

(1) 预防纠纷常识

当预感到可能发生纠纷时,希望大学生尽力做到:

①冷静克制,学会容忍。某古刹有一副颂扬大肚弥勒佛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于那些可能发生摩擦的小事,要宽容,一笑了之。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能“淬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一切纠纷都会化为乌有。

在某大学门外的一个餐馆内,几个学生正庆祝生日,当喝到面红耳赤时,发现相隔不远的几个青年男女猜拳行令。这时一个同学说:“你看那个女的,还会猜拳呢?”谁知此话被对方听到了,便骂骂咧咧围了上来。此时如果能说句客气话,也许会相安无事,但这几个学生仗着酒劲,与其对骂起来,继而双方交手,结果学生败下阵来。另一次也是在饭馆,一武术专业的学生不胜酒力,碰撞了邻桌一位社会青年,对方当即出言不逊。这个同学耐住性子,没有去教训他,另一位同学此时客气的说:“请别介意,他喝多了点儿。”谁知一句话竟使对方不好意思起来,马上改口说:“没事啊哥们儿,来这个桌上喝几杯吧。”

无论争执由哪一方面引起,都要保持冷静,学会容忍,决不可情绪失控,意气用事。这就要求我们遇事要大度,只有“大着肚皮容物”,才能“立定脚跟做人”。

②诚实谦虚,与人为善。在与同学以及其他人相处中,诚实、谦虚是加强团结、增进友谊的基础,也是消除纠纷的灵丹妙药。有了诚实、谦虚的精神,在发生纠纷的时候就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进行认真的自我批评,宽容他人的过失,处理好相互之间的争执。要知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特别在发生争执的时候,诚实、谦虚并不代表懦弱、无能,恰恰相反,它是你强大和品德高尚的表现。

③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学生应该首先做到自我约束,不做违章违纪之事,才能自身的角度避免与人发生纠纷。在发生纠纷的时候,要能自我批评和反省,宽容他人的过失,处理好争执。

④加强沟通,注意语言美。大学生中的纠纷多数由口角引起,而口角的发生多是由恶语伤人导致。而文明用语则可以有效避免纠纷的发生。当你的自行车碰撞了别人,当你跳舞时踩踏了别人,讲一句“对不起”“ 很抱歉”“请原谅”;或者别人撞了你、踩了你向你道歉时,你回敬一句“没关系”,紧张气氛就会烟消云散,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另外,与人沟通要注意措辞和语气,一是要说话和气,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二是说话要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三是说话要谦虚,尊重对方,不说大话,不盛气凌人。

⑤尽量避开可能产生纠纷的人和事。平时尽量少去或者不去治安复杂的场所,避免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避免与不法分子发生矛盾。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与人争吵、斗殴,更不要出于“哥们义气”参与打群架。不轻信他人引诱而加入“帮派组织”寻求保护,或敲诈勒索他任,以身试法,否则贻误一生。有的同学被人“欺负”了,以为请来“大哥”帮忙可以吓住“对手”,谁知却是“请神容易送神难”,遭受双重侵害。与他人产生矛盾要及时化解,不要积怨太久使矛盾激化。积怨成仇,一旦有“导火线”,就会火山爆发,事态失控。当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或遇到其他紧急情况时,要沉着冷静,及时拨打报警电话。

防止纠纷的总的原则是:各守本分,互谅互让,求同存异,理解万岁!

(2)几种典型纠纷的预防与处理

①恋爱纠纷

正确处理恋爱纠纷,对于安定大学生生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预防和减少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a.处理恋爱纠纷,应当以双方当事人协商处理为主。如果协商不成,可请老师和领导出面做工作。

b.要有诚意。不管恋爱结局如何,都要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只有这样才能在协商调解中冲破障碍,求同存异,要妥善解决争端问题。

c.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恋爱纠纷双方多作自我批评,防止加剧感情裂痕,使局面难以收拾,甚至情绪失控而铸成大错。

d.遭遇中断恋爱关系的情况时要持慎重态度。在感情好的时候要看到对方的短处,在发生感情裂痕的时候要想到对方的长处。要珍惜已经建立的爱情,不要人为地制造或加大裂痕。在感情出现矛盾中,有过错的一方要主动承认错误,并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以取得对方谅解。如果确无和好的可能,或者一方坚持中断恋爱关系,也要面对现实,为了今后的长久幸福果断地中断恋爱关系。

e.对于中断恋爱关系的,要处理好善后事宜。

对方寄来的恋爱书信赠送的礼物,尽可能退还对方。一则可以防止见物伤感,二则可以使对方去掉心病,三则也为以后再寻找恋人减少了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

互赠的礼品,按照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赠与法律规定,一般不索还。但是贵重物品,提出中断关系的受赠的一方,应主动退还对方为好。因为赠予珍贵礼品是以存在恋爱关系的前提的,一旦中断恋爱关系,赠予的前提就不存在,不能让失恋一方在承受失恋的沉重打击之后,再蒙受经济上的重大损失。另外,还可以防止个别人以恋爱为名骗取钱财。

②宿舍纠纷

学生集体宿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纠纷的发生率较高。要防止在集体宿舍发生纠纷,希望大学生做到:

a.严格遵守共同的生活制度。一个学生寝室有五、六个或者七、八个学生,在一起生活必须遵守共同的制度,例如作息制度、清洁卫生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精神文明建设制度。只有大家共同遵守这些制度,才能减少争执,消除摩擦,协调一致,维护正常的生活秩序。

b.相互谅解,求同存异。同一宿舍的同学不可能有着同一性格或完全相同的要求。因此在集体生活中,相互间发生一些矛盾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例如有人要早起,有人爱晚睡;有人要安静,有人爱喧闹。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事事注意克制,尽量不要影响别人;另一方面要关心别人,谅解别人,给人以方便,不强求别人和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样。如果能做到这些,就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纠纷。

c.在交往中坚持互酬原则。同学之间的交往是满足自己需求的重要途径。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与支持。通过交往,在满足他人需要的同时又得到了他人的回报,使同学之间的友谊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这种互相帮助和满足便是互酬。当然,这种互酬首先是心理上的互酬,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有情礼轻亦重,无情礼重亦轻。我们并不反对同学之间在物质上的交往与互酬,但决不可将互酬仅仅看作物质上的往来,更不能用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来对待同学之间的互酬原则。只有学习上,生活生活上互相帮助,精神上相互支持,才能发挥相互交往的积极作用,体现互酬原则的真正含义。

d.要互相信任,不要互相猜疑。信任是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的基础,只有相互信任,才会有安全感。只有不互相猜疑,才能和平共处。同学之间如果有了分歧,要及时交换意见,消除误会,增进友谊。

③食堂纠纷

食堂一直是学生纠纷的多发区。食堂中发生纠纷多由下列原因引起;一是插队或委托熟悉的同学代买饭菜变相插队。二是因人多拥挤,饭菜泼洒在他人身上,或不小心冲撞了别人。三是与食堂工作人员发生矛盾,引起争吵。

案例1:1995年4月,某校学生赵某在食堂就餐时插队,后面的学生予以劝阻。赵某不服,遂与后面的学生发生争吵。赵某的同学也加入到争吵的行列,矛盾进一步激发,酿成打架斗殴。

案例2:某高校两个同学因买饭拥挤而动手,情急中一位同学将一碗热汤扣到另一名同学的头上,烫瞎了另一位同学的眼睛,锒铛入狱。

为了防止发生这类纠纷,大学生应该注意:

a.要自觉遵守食堂就餐纪律。在就餐或排队购买饭菜时,要遵守秩序,不插队,不抢座,在人多拥挤时,尽量不要冲撞到别人,不要把饭菜泼洒在别人身上,从根本上消除发生纠纷的可能性。

b.不甚将饭菜泼洒在别人身上后,要主动赔礼道歉,求得对方的谅解。如果身上被别人泼洒了饭菜,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可莽撞、激动,要谅解对方,不要得理不饶人。不要进行挑衅性的谩骂,更不要以牙还牙进行报复。

c.一旦与食堂工作人员发生矛盾,不要争吵,可以找食堂领导反映情况,交换意见,提出要求。

d.不论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食堂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纠纷,旁观者都不要介入进去,更不能起哄,防止扩大事态,激化矛盾。必要时,可向食堂领导或学校保卫部门反映情况,请他们去制止和处理。

④球场纠纷

球场也是纠纷的常发场所。争夺场地,发生碰撞,比赛中对裁判裁决持有不同意见,或者失利方与获胜方争吵起哄等,都可能引发纠纷。

2001年6月1日,沈阳某医学院的两伙学生在操场踢球,踢足球的郭某将球踢到了玩篮球的潘某身上。郭和潘争吵起来。潘某飞起一脚,踢中郭某的私处,郭因此住院半个月,花了医药费2000元。出院后的郭某想尽快让潘某赔偿,但不知什么原因,潘没有拿钱。

7月3日,对潘怀恨在心的郭某买了把刀子,将潘某堵在寝室中向其要钱。潘称现在不能给钱,等学院有了说法再陪钱。郭某当即提出刀子来,刺中潘的胸部和腹部,潘当场死亡。红了眼的郭又追杀与潘同寝室的梁某,一刀砍到梁的后脑处,另一刀砍到梁的手腕处,将其手筋砍断。后有同学报警,校方和警方将郭某抓获。

维护球场秩序,防止纠纷和纠纷恶化,大学生应该做到:

a.在安排体育活动或比赛项目时,要事先与体育管理部门或有关单位联系,防止因场地冲突发生矛盾。

b.在比赛中要发扬风格,坚持友谊第一。

c.比赛一旦发生争议,要尊重裁判意见。如裁判裁决有误,应通过裁判委员会或有关组织协商调处理。

d.做文明观众。无论哪一方胜出,都要做到不起哄、不喧闹。万一发生争执,要冷静对待,不扩大矛盾,实事求是反应情况,协助领导和有关方面公正做好调处工作。

e.在球场不要玩得太疯,避免伤及他人。一旦伤到他人,要诚恳的道歉并负起相关责任。

2.打架斗殴的预防

(1)防突发性斗殴——说服术

一同学在游泳池跳水时不慎撞到另一个同学身上,他钻出水面后连忙道歉,然而被撞的同学却不予谅解,怒气冲冲爬上岸来叉腰喝道:“有种的你上来。”水中这个同学十分冷静地说:“我上不去。但我要向你说明,我不是不敢打架,而是我知道打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咱们毕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怕周围这些人笑话,何况打完架咱俩都得受处分。”短短一席话,引起了对方的感情共鸣,紧张气氛骤然消解,不少同学也过来劝解,一场干戈即刻烟消云散。

突发性斗殴往往是由于不能冷静对待某一件小事而引发的。防止这种斗殴应当采取说服的方法,讲清其中的误会、道理和严重后果,使冲动的双方冷静下来。

(2)防报复性斗殴——攻心术和暗示效应

报复性斗殴往往产生于某种畸形的变态心理,这种斗殴的处置同突发性斗殴一样,需用说理的方法化解。所不同的是,在说理时应以关切为先导,不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以免引起对方反感,或置对方于十分尴尬的境地。而必须委婉相劝,攻心为上,用类似的人和事来暗示对方,让对方自己觉悟,矛盾也就自行消失了。正如周恩来同志所说的:“与人说理,须使人心中点头。”

(3)防演变性斗殴——及早化解

某大学生马某,平时沉默寡言,而同宿舍的小田却性格外向,有时爱挖苦人,两人早有不和。一次小田和马某又因关灯睡觉的问题争执起来,险些动手。口角中小田冒出这么一句:“你非得给我跪下求饶,否则你在儿一天,我就欺负你一天。”听完此话,马某感到自己受到莫大的侮辱,有失男子汉的“尊严”。于是在“教训他一下”的思想支配下,夜晚趁小田熟睡后,马某举起铁锤对准小田的头猛击数下,小田当即毙命。事后当审判员问及马某:“你认为小田欺负你,为什么不向学校反映呢?”马某回答:“这么大的小伙子被人欺负,我觉得寒碜,不好意思说。”直到宣布他死刑时,他才如梦初醒,然而悔之晚矣。

演变性斗殴是指双方积怨已久,一方长期受辱、被欺负而无人调解,使矛盾由量变发展到质变,而产生激烈的报复性斗殴。这种斗殴往往致人死亡,因此对这类斗殴的及早发现、及时化解和预防显的尤为重要。

(4)防群体性斗殴——明辨是非

一天,某高校浴室洗浴的人特别多。当A系的学生李某正在冲浴时,B系的学生张某走过去说:“这是我刚才占的喷头。”本来二人相互谦让一下就行了,不想二人却争吵起来,致使A、B两系37个学生参与了群体斗殴。结果李、张二人一个被拘留,一个被开除,其他人也受到处分。事后想想,为一个喷头值得吗?

群体性斗殴往往因本班、本院、本年级的同学、老乡或朋友与人发生纠纷后不能冷静处理,而纠合起来向对方进行报复。大学生应明辨是非,保持明智,不参与此类纠纷,并劝阻他人参与群殴。

3.猝遇打架应对

学生董某骑自行车不慎撞了吴某,因拒绝赔礼道歉,双方发生激烈争吵,相互推推拉拉。就在这时,董某同班同学祁某路过,见董某被吴某辱骂,感到好友被人“欺辱”,怒气上升,抓住吴某就打。事后祁某不但要赔偿经济损失,而且受到校纪严肃处分。

如果你遇上别人打架斗殴,请别火上加油,扩大事态,要尽量做到:

(1)不围观,不起哄,不介入,更不要火上浇油。

(2)如果你想劝解,应当先问明情况,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做双方的工作。若劝解无效,应迅速向学校有关领导或保卫部门报告,以防事态扩大。

(3)打架的一方如果是你的同学或熟人,在劝解时要主持公道,不可偏袒。在采取隔离措施时,应当首先拉自己的同学或朋友,以免被对方误解为“拉偏架”,或者将你当作对方的“同伙”,而对你进行攻击伤害。

(4)当学校有关部门调查打架真相时,现场目击人要勇于出来向有关部门提供线索和证据,以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使肇事人受到惩处。

(5)如果是群体性斗殴,或者斗殴者手持棍、棒、刀等工具,应迅速拨打“110”报警。

(四)防外部滋扰

滋扰从广义的角度讲,是指外部人员无视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而寻衅滋事、结伙斗殴、扰乱社会秩序等行为。从狭义的角度讲,滋扰主要是指对校园秩序的破坏扰乱,对大学生无端挑衅、侵犯乃至伤害的行为。滋扰是一个涉及学生、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必须提高警惕,尽力预防和制止外部滋扰,以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和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

1.校园滋扰的常见方式

(1)校内外的不法青少年通过多种途径与少数大学生交往结识,如发生矛盾或纠纷,便有目的地入校寻衅滋事,伺机报复。

(2)有的不法青年在游泳、沐浴、购物、看电影、参加舞会、观看比赛等偶然场合与大学生发生矛盾,进而酿成冲突。

(3)有的不法青年专门尾随女同学,或有目的地到学生宿舍、教室等处骚扰、调戏女生,甚至对女同学动手动脚,致使女大学生受到种种伤害。

(4)一些游手好闲的青少年把学校变为玩乐场所,在校园内游逛或故意怪叫谩骂、吵吵嚷嚷,或有意扰乱秩序,以搅得校园鸡犬不宁为乐。大学生作为学校主人,与这类人员发生正面冲突的可能性很大。

(5)外来人员或某些法纪观念淡薄的教职工子女与学生争抢活动场地,从而引发矛盾和冲突。

(6)电话滋扰。有的不法青年喜欢在老师、同学休息的时候不停拨打电话,或者无聊地谈天说地,或者口吐污言秽语,或者恐吓和威胁,甚至敲诈勒索,以搅得别人不能入睡为乐。

滋事者大多是一些有劣迹、行为不轨的青年和社会青年。这些人往往只顾满足眼前欲望而不考虑事情后果,很容易受偶然的动机和本能所支配,他们自制力差,小小的精神刺激即可使之陷入暴怒和冲动之中。有些则结成团伙蛮横无理、为所欲为、称霸一方。入校滋扰者有的事先有明确的目的,有的并无确切目标。无论是哪种形式,受滋扰的对象往往都是大学生。一些地处城乡结合部或周围居民点密集的院校,受滋扰的程度可能会更严重一些。

2.校园内易发生滋扰的场所

校园内易发生滋扰的场所有:

(1)体育运动场所,如运动场、溜冰场等;

(2)公共娱乐活动场所,如舞场、礼堂、影剧院等;

(3)生活场所,如学生宿舍、食堂等;

(4)学习场所,如图书馆、教室等;

(5)行人稀少、环境阴暗偏僻的校园边角地带。

3.外部滋扰应对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寻衅滋事是典型的流氓活动。在校园内故意起哄、强要强夺、无理取闹、追逐女学生或女教师等流氓行为,不仅直接危害师生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且还会破坏整个校园的正常秩序,对此除学校有关部门和公安机关等组织力量防范和打击外,师生遇到流氓滋事时,都有义务进行抵制和制止。大学生在遇到流氓滋事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提高警惕,做好准备,正确看待,慎重处置。面对违法青少年挑起的流氓滋扰,千万不要惊慌和冲动,而要正确对待。要问清缘由、弄清是非,既不畏惧退缩、避而远之,也不随便动手、一味蛮干,而应晓之以理,以礼待人,妥善处置。

(2)充分依靠组织和集体的力量,积极干预和制止外部滋扰行为。如发现流氓滋扰事件,要及时向老师或学校有关部门报告,一旦出现公开侮辱、殴打自己同学等恶性事件,要敢于见义勇为,挺身而出,积极地揭露和制止。要注意团结和发动周围的群众,对滋事者形成压力,迫使其终止滋扰。

(3)注意策略,讲究效果,避免纠缠,防止事态扩大。在许多场合,滋事者显得愚昧而盲目、固执而无赖,有时仅有挑逗性的言语和动作,叫人可气可恼而又抓不到有效证据。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冷静,要讲究策略和方法。一方面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协助其进行处理;另一方面采取正面对其劝告的方法,注意避免纠缠,避免事态扩大。

(4)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面对流氓滋扰事件,既要坚持以说理为主,不轻易动手,同时又要注意留心观察、掌握证据。比如:有哪些人在场,谁先动手,持何凶器,滋事者有哪些重要特征,案件大致的经过是怎样的,等等。这些证据对查处流氓滋事者是很有帮助的。

(5)加强自身的修养,冷静处置。大学生除积极防范和制止发生在校园内的滋扰事件外,更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严格要求自己,不因小事而招惹是非,积极慎重地同外部滋扰这一丑恶现象作斗争,决不能染上流氓恶习而使自己站到滋事者的行列中去。

(五)防性骚扰侵害

一般认为,只要是一方通过语言的或形体的有关内容的侵犯或暗示,从而给另一方造成心理上的反感、压抑和恐慌的,都可构成性骚扰。性骚扰和性侵害的对象常以女性为多。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了解一些性侵害和性骚扰的基本情况,掌握一些基本的对付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易遭受性骚扰侵害的时间和场所

(1)从时间上来看,夏天和晚上是性骚扰侵害案件的易法时间,再就是院校有大型活动时。

夏天是女大学生容易遭受性侵害的季节,主要是由于夏季为性侵害案件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气候条件和客观环境。夏天天气炎热,学生夜生活时间延长,外出机会增多。夏季校园内绿树成荫,罪犯作案后容易藏身或逃脱。同时,由于夏季气温比较高,女生衣着单薄,裸露部分较多,因而对异性的刺激增多。夜晚也是女大学生容易遭受性侵害的时间。这是因为夜间光线暗,犯罪分子作案时不容易被人发现。

(2)从场所来看,公共场所和僻静处是女生容易遭受性侵害的地方。教室、礼堂、舞池、溜冰场、游泳池、公交车上、影院、商场等公共场所人多拥挤时,不法分子常乘机袭击女生;公园假山、树林深处、夹道小巷、楼顶晒台、没有路灯的街道楼边、尚未交付使用的新建筑物、下课后的电梯内、无人居住的小屋、陋室、茅棚等僻静之处,若女生单独行走、逗留,很容易遭受到流氓袭击。也有作案人躲在厕所的角落里,偷窥或者使用锐器划伤如厕者。

2.性骚扰侵害的最要方式

(1)暴力型性侵害

指犯罪分子使用暴力和野蛮的手段,如携带凶器威胁、挟持女同学,或以暴力威胁加之语言恐吓,从而对女学生实施强奸、轮奸或调戏、猥亵等。暴力型性侵害的特点如下:

①手段残暴。当性犯罪者进行性侵害时,必然受到被害者的本能抵抗,所以很多性犯罪者往往要施行暴力,且手段野蛮和凶残,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

②行为无耻。为达到侵害目的,犯罪者往往回厚颜无耻地不择手段,比野兽还疯狂地任意摧残、凌辱受害者。

③群体性。犯罪分子常采用群体性纠缠方式对女学生进行性侵害。这是因为人多势众容易制服被害人的反抗,如果达到目的还会使原来单个不敢作案的罪犯变的胆大妄为,这种形式危害极大。

④容易诱发其他犯罪。性犯罪的同时又常会诱发其他犯罪,如因争风吃醋引发聚众斗殴,或为了逃避制裁杀人灭口等恶性事件。

⑵胁迫型性侵害

即利用受害人有求于己或抓住受害人的个人隐私进行要挟、胁迫,从而强迫受害人与其发生非暴力型的性行为。其特点如下:

①利用职务之便或乘人之危,迫使受害人就范。

②设置圈套,引诱受害人上钩。

③利用过错或隐私,要挟受害人。

⑶社交型性侵害

即受害人的相识者如熟人、同学、同乡甚至是男朋友,利用或创造机会,把正常的社交引向性犯罪。社交型性侵害又被称为“熟人强奸”“社交性强奸”“沉默强奸”酒后强奸“等等。受害人身心受到伤害以后,出于各种考虑,往往不敢揭发。

⑷诱惑型性侵害

是指利用受害人追求享乐、贪图钱财的心理诱惑受害任,而使其受到性侵害。

⑸滋扰型性侵害

其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在公交汽车、商店等公共场所,利用靠近女生的机会,有意识地挤碰女生,接触女生的胸部,摸捏其躯体和大腿等处等:二是暴露生殖器等变态式性滋扰:三是向女生寻衅滋事,无理纠缠,用污言秽语进行挑逗,或者做出下流举动对女生进行调戏、侮辱,甚至可能发展成为集体轮奸。

3.性骚扰侵犯的防范

近年来大学生遭受性骚扰侵害的事件频繁发生,起因、形式各不相同,发生地点校内校外也都有,所以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一定要加强防范,尽量避免受到此类侵害。

(1)筑起思想防线,提高识别能力

女大学生特别应当消除贪图小便宜的心理,对不清楚底细的异性的馈赠和邀请,应婉言拒绝,以免因小失大。谨慎待人处事,对于不相识的异性,不要随便说出自己的真实情况。对自己特别热情的异性,不管是否相识,都要加倍注意。不要轻易相信新结识的朋友,更不能单独去不了解的人家里。

(2)行为端正,态度明朗

如果自己行为端正,态度明朗,坏人便无机可乘,不敢有任何企图。若自己态度暧昧,模棱两可,对方就会增加幻想。如对方有过分举动,要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并提出警告。在拒绝对方的要求时,要讲明道理耐心说服,不宜嘲笑挖苦。终止恋爱关系后,若对方仍然是同学、同事,不能结怨成仇人,在节制不必要往来的同时,仍可保持一般的往来关系。参加社交活动与男性单独交时,要理智、有节制地把握好自己,不要表现出轻浮举止,尤其应注意不能过量饮酒。遇到不坏好意的男人挑逗,要及时斥责,表现出自己应用的自信与刚强。乘车时遭遇侵犯者故意抚摸或摩擦,可大声斥责,并狠击其手,引起公众注意,使其知难而退。

(3)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安全防范

宿舍要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如发现门窗损坏,及时报告学校有关部门尽快修理。不要在没有拉上窗帘的情况下,穿着暴露的衣物在寝室里随意走动。就寝前要关好门窗,天热时也不例外,防止犯罪分子趁自己熟睡作案。周末或节假日其他同学回家时,最好不要独自一人住宿。回宿舍就寝时要留心门窗是否敞开,防止有犯罪分子潜伏伺机作案。如遇到异常情况,可请一两位同学同时进去,以确保安全。无论一人或多人在宿舍,当犯罪分子来侵害时,都要保持冷静,做到临危不惧,遇事不乱,一方面呼救,一方面与犯罪分子作坚决斗争。

外出不要穿过分暴露的衣衫和裙子,到陌生的环境要提高警惕,留意那些不怀好意的尾随者,必要时采取躲避措施。尽量不要去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女生夜间行路尤其要保持警惕,要走灯光明亮、来往行人较多的大道。对于路边黑暗处要有戒备,最好结伴而行,不要单独行走。陌生人问路不要带路,向陌生人问路不要让对方带路。不要搭乘陌生人的机动车、人力车或自行车,防止落入坏人的圈套。

(4)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对于那些失去理智、纠缠不清的无赖或违法犯罪分子,千万不要惧怕他们的要挟和讹诈,也不要怕他们打击报复,要大胆揭发其阴谋或罪行,及时向领导和老师报告,学会依靠组织和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千万注意不能“私了”,因为“私了”的结果常会使犯罪分子得寸进尺,没完没了。

(5)学会正当防卫

所谓正当防卫,是指用给不法侵害者造成某种损害的方法来保卫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的行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女同学A独自走夜路,突然被一违法分子B按倒在地,B卡住A的脖子企图强奸。情急中A用发卡刺瞎了B的右眼(重伤),从而避免了被强奸。

案例中A的行为就属于正当防卫行为。尽管A使B受重伤,但A不负法律责任。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一个法律武器,是法律赋予公民的神圣权利,大学生应牢记这个权利,当遇到抢劫、盗窃、强奸、行凶、杀人、放火等违法犯罪行为时,要善于采取正当防卫行为来维护合法权利。

正当防卫要讲究方法,一般女性的体力均弱于男性,防卫时要把握时机、出奇制胜,很准快地出击其要害部位,即使不能制服对方,也可制造逃离险境的机会。在此,介绍给同学们一些简单的、人人可行的防卫实用招式:

①击腹法:遇到脖子被歹徒勒住,速用拳头或肘猛击歹徒的腹部,可使其松手。

②蹬跺法:用鞋跟部猛蹬歹徒的胫骨前部,或用力跺歹徒的足部。

③扭指法:遇到歹徒将自己勒住或抱住时,速将其小指捏住用力向外侧扳,使之剧痛或折断其手指。

④戳喉法:五指合拢并伸直,以指尖或掌侧猛戳歹徒的喉头。

⑤击膝法:靠近歹徒时提膝向其胯下或裆部、小腹部猛撞。

⑥戳眼法:两只叉开成V型,使劲插戳歹徒的眼睛。

⑦口咬法:女性被歹徒抓住后,在不得已时,可用口咬歹徒的舌头、鼻子、口唇、耳朵或手指等。

⑧头撞法:与歹徒靠近时可用头部撞击歹徒的胸、腹和头等要害部位。

值得注意的是,正当防卫绝不是“你打我一下,我就还你两下”的行为,更不是伺机报复的行为。以上这些方法只能用来对付歹徒,用于正当防卫,千万不可在学生之间滥用,以免造成令人痛心的后果。此外,需说明的是,打架斗殴的双方一般不存在正当防卫。

⑹沉着冷静,适时呼救、抗争

一旦遇到性骚扰侵害,即使四周无人,也不要紧张,要保持冷静,利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或就地取材进行有效反抗,还可采取巧妙周旋、拖延时间的办法等待救援。

一旦不幸受到侵害,不要丧失信心,要振作精神,鼓起勇气同犯罪分子作斗争。要尽量记住犯罪分子的外貌特征,如身高、相貌、体型、口音、服饰以及特殊标记等等,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提供证据和线索,协助公安部门侦查破案,依法打击犯罪,避免悲剧重演。

二、求职打工安全

当家教找工作受骗,搞兼职做推销上当,落入传销陷阱难以脱身......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求职打工过程中受骗受害的事件屡见报端,大学生求职打工时的安全问题让人担忧,加强求职打工时的安全防范也成为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警惕招聘骗局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缺乏经验和甄别能力的特点,以及求职打工者的急切心理,设置各种招聘骗局,使大学生屡遭“暗算”,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害。大学生容易遇到的典型的招聘骗局有以下几类:

1. 招聘收费

时下的招聘单位中,常有一些打着招聘的名头骗取钱财。一般来说这类单位总是常年在网上、报纸上发布“豆腐块”招聘广告,求职者前去应聘,便以“上岗费”“信息费”等各种名头收钱。当然,这类公司为了获取求职者的信任,还会编造种种“正当”的理由,如提供培训、工作担保等,变相收取钱财。与非法职介不同的是,这类公司的骗术相对更隐秘。

这类公司采用的骗钱术主要有:

(1)先培训,后上岗

北京大学毕业生王茜应聘到一家企业工作。这家企业规模虽不大,但看上去比较正规。王茜的所有手续都办得很顺利,对自己的岗位也算满意。。但经理告诉他,因为她没有工作经验,上岗前要参加一个月培训,教培训费800元,培训结束考核合格,会将培训费在配还给她。王茜看经理非常认真,心想这家企业用人还挺严格的,于是不假思索交了钱。但是一个月培训结束后,公司人事部门却通知她说她没有通过考核,不录用她了。王茜去找经理理论,经理避而不见;找业务主管,业务主管指着培训条款说:“你看,这里说的明明白白,考核合格才退费,你考核不合格,我们在你身上花了这么大的人力物力,难道白费了不成?”王茜的性格泼辣,说:“你不退费就是诈骗,我到市劳动局告你们!”那位经理怕把事情闹大,才把钱退给她。

一些公司在招聘时告诉求职者要上岗得先经过培训,培训合格拿到证书后才能上岗。而求职者交了培训费、考试费、证书费等种种费用,经过了几天像模像样的培训,却被告知未通过考核不能上岗,或公司突然不知去向。还有一些求职者拿到了所谓行业从从业资格证,却发现不但无岗位可上,而且证书也是早已废弃的,有的甚至根本就是伪造的。这类骗子公司通常会与一些培训机构联手,双方各取其利。

(2)要上岗,先交风险抵押金

某高校英语系大三学生小李,在看到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媒体上刊登的招聘广告后,决定应聘该公司的兼职英文翻译岗位。经过简单面试,小李交了500元押金和50元信息费,拿到一篇文章回去翻译。过了一个星期交稿时,小李得到了80元稿费,并又拿到一篇稿件回去翻译。再过了两个礼拜,小李致电公司准备交稿,可电话怎么也打不通。赶到公司却发现办公室黑灯瞎火,问大楼的保安,说公司已经搬走好几天了,去处不详。

收取所谓的风险抵押金,不法单位有种种说词。求职者往往信以为真,等交了抵押金,公司却很快不翼而飞。

(3)“按有关规定”收取信息费、资料费

一些单位利用求职者不懂相关规定的弱点,在招聘中以“按有关规定”

名义收取信息费、资料费,捞了一笔钱后便逃之夭夭。一般来说,以这类名义收取的费用在几十到上百元不等,由于数额不多,求职者发现上当后觉得吃了一点小亏,也就算了,反倒给这类不法机构找到了容身之地。

小提醒:

国家劳动和人事等有关部门早就明文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报名费、抵押金、保证金等费用,对于员工的培训费用,应当从企业成本中支出。有些企业和公司置国家规定于不顾,巧立名目向应聘者收取费用,就是因为许多毕业生不了解国家这些规定。求职者糊里糊涂交了钱,当发觉是骗局时,好多人又不敢抗争,只能自认倒霉。毕业生求职前要了解国家的有关法律条文,如《劳动法》《合同法》,以及劳动部、人事部关于劳动招聘、人才市场及劳动争议等条例规定,以及地方政府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白供职单位哪些做法合法合理,哪些做法不合法不合理。当遇到各种名目的收费时,大学生要坚决抵制,不要受其职位、薪金的诱惑,不管这个企业的许诺多么诱人,这样的企业都是靠不住的。

2.非法职介

“一间门面房、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再在橱窗上贴几张招工信息单,既不进行工商登记,也不交税,生意却仍旧红火”,这是很多非法职介的现况。非法职介主要指未经劳动部门、工商部门等批准而从事职介、中介的非法机构。不少非法职介打着介绍工作的名目,向求职者收取中介费、资料费等各类费用,却迟迟不给介绍工作,或提供信息不实。等求职者明白受骗上当,交出去的钱却没有办法再要回来,而待劳动监察部门接到举报后前去查处,非法中介多已人去楼空。

非发职介行骗的惯用技俩有以下三种:

(1)打着咨询公司、顾问公司等旗号,以“直聘”来诱使求职者上套

在报纸、网站上,一些招聘广告明确打出“非中介”“拒接中介”等字眼,但求职者过去应聘,仍要缴纳中介费、培训费、资料费、上岗费等,然后迟迟不能上岗。

(2)用美丽誓言骗取求职者信任

外地来沪求职的张小姐在火车站附近看到一则“招聘启事”,说是招文秘、文员、助理等数名,月薪1500~2500元。张小姐按启事上的电话打过去询问,对方十分热情地询问了张小姐的情况,便让她去面试。找工作心切的张小姐赶到该公司,发现是一家职业介绍所。对方称先交200元推荐费、30元资料费,保证一周内即可推荐她上岗,月薪2000元,还给张小姐看了一张某单位招聘秘书的职位表。张小姐虽然心有疑窦,但见对方信誓旦旦,且职介所看上去生意很红火,便交了钱。等了一个星期,对方未按约定打电话来,张小姐便打电话过去询问。对方说先前的职位已满,让她在等等。又过了一个星期,对方打来电话,通知她到某某公司上班。张小姐兴冲冲的跑去,对方公司却根本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张小姐非常气愤,又打电话过去问,对方支支吾吾地称可能搞错了,让她再耐心等待,此后便再无音信。张小姐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受骗了,但此时再想要回那230元已不那么容易了。

不少非法职介往往拍着胸脯保证求职者很快能找到工作,“一周内上岗”“月薪3000元以上”等等,不少非法职介还拿出“道具”,如某某公司“急聘”的职位表、中介服务承诺书等等,其目的其实是骗取求职者掏钱。

(3)与用人单位“勾结”,用虚假、过期信息蒙骗求职者

一些非法职介为了假戏真做,甚至找用人单位做“搭档”,提供过期的或虚假的招聘信息给求职者,然后合伙行骗。一些黑职介的求职信息干脆就是从网上和报纸上摘抄下来的。

*小提醒

近职业介绍机构求职时,要多长个心眼,碰到那些“一间门面、一张桌子、一部电话”的职介所要格外当心。目前国家在职业介绍领域实行许可制度,赢利性的职介机构还须报工商部门登记。。目前市场上的非法职介有些是无证无照经营,有些是超越经营范围开展职介业务。正规的职介机构通常具备以下特征:在办公场所悬挂营业执照和招工许可证原件;对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一一明码标价;公示劳动监察机关举报受理电话;收费时出具由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且发票上所写收费条目与实际服务项目相符;服务人员持有职业资格证。

3.“高薪诚聘”

一些“高薪诚聘”的诱人广告背后隐含着的却是不良职业,这类情况如今屡见不鲜。“高薪诚聘”的行骗对象主要有两类:从外地过来、人生地不熟的求职者和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从表面上看,这类招聘似乎不设门槛,面试程序非常简单,博取高薪轻而易举,其目的其实是尽快骗你入套。求职者一旦掉入这类陷阱,损失的不光是钱财,还可能被误导从事非法的“地下”职业。

“高薪诚聘”的两种不良职业:

(1)色情服务业

“招聘饭店服务员,底薪4000元,每月工资不下2万元。”从外地来求职的小静姑娘在报上看到这则招聘信息后,感觉饭店服务员薪水高得有点离谱,可还是被广告中承诺的高薪所吸引。于是按照对方提供的地址前去应聘,发现对方根本不是简单的饭店,而是一家夜总会。一位负责招聘的男子看到小静形象、气质不错,表示“非常满意”,还详细询问了她的身高、体重。小静怀疑这家夜总会招聘的不是一般的服务员,便对2万元的薪水提出质疑。对方暗示:“我们这里有的小姐拿的还要多”,并表示工作内容当然不只是端饭送菜,还要陪客人吃饭、喝酒、跳舞,工作时间全部都是在晚上。

一些广告打着招聘服务员等的名号,以高薪来吸引求职者,其实是从事不正当交易。大学生见到这类招聘,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盲目相信。

(2)传销

高薪诱惑求职者加入传销行列也是近年来常见的招聘骗局。“只要你加入我们的团队,3个月后月薪就能拿到3000元。随着业绩的增加,工资将逐月增长。”近年来大学生因求职受骗而落入传销圈套的案件时有发生,一些大学生甚至被骗至外地,花了不少冤枉钱才明白是被骗搞传销,有苦说不出。

*小提醒:

“高薪诚聘”虽然充满诱惑,但求职者也要多长个心眼,天上不会掉馅饼,求职者看到这类广告后,不要急于上门应聘,不妨先通过电话等方式全面打听对方的情况。如果发现其中有不法嫌疑,马上向公安机关举报。

4.招聘信息“注水”

“注水”简历多,“注水”招聘信息也不少。名为招聘会计,实则招聘业务员;新人永远被认为“试用期不合格”而遭辞退;明明只有一个职业空缺,广告上却写着招聘5人……种种“注水”招聘让求职者深受其害。这类公司不直接以收取求职者钱财为目的,却变相让求职者免费为其提供劳动,或通过招聘向求职者销售产品,等等。这类骗局往往更加隐秘,骗局被识破的周期也比较长,且求职者受骗上当后也难以收集证据,相关部门监管比较困难。

招聘信息的“注水”方式主要有:

(1)招聘岗位名不副实

只需一人的职位招聘广告上写5人;面试时承诺月薪5000元,其实背后有难于登天的条件,等等,还有一些单位为了在招聘会现场造声势、树品牌,便虚设岗位凭空打出“高薪”旗号,把一次小型的招聘策划成大规模的招聘活动,众多求职者争相前去应聘,简历可能转眼间就被扔进了垃圾箱。

(2)先购买产品后上岗

一些公司面试后与求职者约定:必须先购买一批产品,在规定期限内将产品全部推销出去,这样才能证明可以“胜任工作”,否则就不符合招聘要求,产品费用不退还。为了让求职者掏钱购买产品,现场可能会有“资深销售人员”以“月销售10万元”等现身说法,让求职者深信“通过考验即可踏入高薪行列”。

(3)试用期永远不合格

“对不起,经试用期考核,你不合格,被解聘了”,这样的“外交辞令”经常被一些公司使用,而这些公司招聘的新人似乎永远不合格。这类公司在面试后也不与求职者签订任何有效的书面劳动合同,只是口头承诺。而一些求职者因为不懂相关法律法规,也缺乏维权意识,在试用期领着很少的薪水辛劳了几个月,最后常常被一句话打发走。

某高校经贸专业毕业生小冯被北京一家公司录用。和他一起进入试用期的还有另外6名新职工,他们被分到不同的部门实习。小冯被分到中关村大街一个大型电子商城内买电子产品。3个月试用期过后,小冯销售业绩相当不错,除了第一个月因业务不太熟悉,销售额仅5000多元外,后两个月都超过了20000元。小冯想这个业绩证明了自己的才能,公司没有不录用他的理由。经理让他回家等消息,可是快两个月了也没动静,他给公司打电话,人事部门经理告诉他落聘了。小冯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后来一打听,他们这批新来的6个人一个也没有被录用。半年后小冯有一次去中关村那家电子城,无意中来到这家公司的摊位,发现又一批新来的大学生在那里站柜台。

在试用期上玩花样,除了像这家企业的招数外,还有的企业非法延长试用期。他们利用大学生不熟悉国家有关政策,找出种种理由延长试用期,以获取廉价劳动力。

小提醒

其实“注水”招聘很多都是有破绽的,如招聘广告过于简单,没有岗位职责和应聘条件;面试极为草率,面试官似乎对你的专业、能力不感兴趣;刚面试完便被告知录用,但劳动合同却迟迟不签;被录用的职位与原先应聘的职位不符,对方还会提出种种不合理要求;双方口头、书面约定的合同中有明显的不公平条款,等等。大学生在求职时要提高警惕,善于识别。在进入试用期前要多了解相关政策和规定,多向老师和已经就业的师哥师姐取经,尽可能多地谅解相关企业的信息,防患于未然。即使在试用期遇到了以上这种情况,也不要忍让退缩,要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5.不合理条约,口头承诺不兑现

张平是计算机和信息专业硕士生,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外资公司。在签订合同时,张平发现“三险一金”(养老金、失业金、医疗险和住房公积金)合同里没有提及。人事经理解释说:“我们公司是业内很有名的公司,被录用人员都是行业的佼佼者,根本不存在失业问题。论薪酬我们是同行业最高的,你只要在这里干上三年五年,以后所得报酬养老绝对没问题。至于医疗,到时到公司报销即可,房子嘛,保你三年后买得上房子。”张平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就在合同上签了字。

天有不测风云,张平在这家公司干到第三年,突然换了风湿性关节炎。由于公司没有给他上医疗险,他拿着医药费单据去找公司经理,希望公司能给报销,哪怕报销一定比例也行。可是公司的答复是:公司没有这个先例,医疗费用不能在公司报销。这是张平才想起当初签合同的情形,他万分后悔当时没有坚持自己的主张。

小提醒

签约是一件慎重的事情,毕业生在求职时必须清除所有的口头承诺都是无效的,也不可能完全兑现,一定要按照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把双方口头商谈的内容全部写进协议,在签约之前多向学校老师或有经验的人取经,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敢于向企业提问,认真了解企业的情况,充分论证后再签约。签约前还应反复检查,保证协议内容无歧义和遗漏。必要时毕业生还应该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家教防范

近年来利用课余时间去社会上打工兼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在众多兼职工作当中,“家教”凭着报酬高、上手容易等特点,最受大学生们的欢迎和青睐。

但大学生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有些家教渠道又不正规,这就给一些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大学生在做家教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被性骚扰侵害、工资要不回来的案例。但目前家教市场还处于比较原始的交易状态,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国内家教的相关法律还是一个空白,大学生的家教安全很难从法律和制度上得到保障。因此大学生在家教过程中要加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以免受到不法侵害。那么,大学生该怎样加强防范,保障家教安全呢?

1选择正规的家教渠道

有的大学生通过在网上、报纸上发布信息,或是四处张贴小广告来寻找家教工作,有的甚至只在路边挂一块牌子,雇主出钱之后就跟着走,至于要去哪里却不得而知。这些家教渠道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一些人被骗走钱财,还有些被不法分子非法侵害甚至杀害。

所以大学生找家教一定要通过正规的渠道,如学校的勤工助学中心、正规的家教服务机构、大型的人才市场等等,通过BBS、报纸、街头举牌、散发和张贴小广告等方式,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2不要轻易缴纳各种费用

一些骗子往往利用大学生急于赚钱的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

某高校大学生王某经家教中心介绍,找了份家教工作,但是和家长见面后,家长自称自己老公公司里需要找兼职人员,问她是不是可以介绍几位同学,声称还要帮这位大学生还上买电脑欠下的钱,并介绍其他的家教给这位大学生。这位大学生心里还十分感激这位家长。此人还请这位大学生吃了一顿便餐,其间还说了不少好话。就这样,大学生把此人所说的需要的工作服押金给了这位“家长”,此人收到钱后却一去不复还,手机也总是处在“无法接通”的状态。

对付此种骗局,就需要大学生本身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我找的是家教,而不是其他任何职业,我是来挣钱的,是不需要我预先付钱的,认清这一点,骗子的计谋就不可能得逞。一旦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是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3.加强防范,谨防不法侵害

2008年4月,泉州某高校的3名女大学生找家教时,却接二连三掉进晋江男子李钦铭设下的陷阱,被其诱骗到家中,实施强奸、抢劫,其中一女生被残忍杀害。

大学生去委托人家里做家教时,一定要加强防范,保持警惕,详细了解家教情况,询问委托人的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单位等,不去偏僻和离学校太远的地方,不在晚上的时间段做家教。首次进行家庭辅导时,最好约上同学陪同前往,同时将自己辅导的行程表和时间表告知同寝室的人,以防万一。

4.及时结算费用,以防雇主拖欠工资

2003年9月初,3名高校女生经同学介绍到林某家做家教,职责是对林某家的3个高一的孩子的语文、数学、化学、物理、英语等科目进行一对一辅导。双方约定报酬为25元/小时,每月底计算工资。经林某“面试”合格后,3名女生就按口头协议开始工作。到9月下旬,林某突然就不让她们上门辅导了,也没有给她们计付工资。3人事后多次致电林某,要求偿付工资,但林某从不接听电话。3人还曾到过林某工作单位索钱,却没能与她打上照面。为索回辛苦挣来的2575元工资,她们将林某送上了被告席。

做家教之前一定要和对方确认好价格,并在每次上完课后即时结算。如果对方是按月付费,则最好与对方签订劳动合同,充分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

此外,大学生要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积累社会经验,并多听一些关于法律的知识讲座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在家教中遇到或发生事情,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

(三)谨防传销陷阱

传销在国(境)外又直称直销,一般是指企业不通过店铺经营等流通环节,将产品或服务直接销售、提供给消费者的一种营销方式。

由于传销销售成本较低等优点,国外许多企业采用了这种营销方式。传销传入我国后,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传销具有组织上的封闭性、交易上的隐蔽性和传销人员的分散性等特点,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和群众消费心理尚不成熟的条件下,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传销最主要的特点是“拉人头”。“拉人头”活动基本不依托商品,完全依靠下线人员缴纳的高额“入门费”维护运作,以发展人员多少作为提取报酬的标准,与各国普遍禁止的“金字塔”欺诈活动一脉相承。有的传销组织虽然有商品,但仅是骗人的幌子。上线用“商品”换取下线的高额“入门费”,然后层层瓜分;下线购买商品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获得加入组织的资格,继而可以发展别人,提取报酬。

传销不仅严重扰乱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还严重危害到社会稳定,对商业诚信体系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也造成了巨大破坏,同时更给参与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给其家庭也造成了巨大伤害。

1.大学生频陷传销泥团的原因

“欧丽曼”大学生传销案之骗局调查

2004年3月13日,武汉两所高校的几名大学生向某都市报反映:重庆一个叫“欧丽曼”的传销组织,骗得河南、陕西等地近2000名大学生深陷其中。

该都市报3名记者随即赶赴重庆,经过近一个星期的卧底调查,证实大学生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同时也摸清了该传销组织的基本情况。该都市报即向湖北省公安局通报了这一情况,在公安部及省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省公安厅刑侦总队赶赴重庆,在当地警方配合下捣毁了这一传销组织,将三名河南籍犯罪嫌疑人秦某、辛某及赵某抓获归案,解救了深陷其中的大学生。

据介绍,这些被骗陷入泥潭的大学生约有1/3为应届毕业生,1/3为在外实习的学生,还有1/3为在校学生。他们几十人一组,分散居住在120个窝点,吃的菜都是从市场上捡回来的菜叶,睡的铺盖是黑心棉,生活极为艰苦,被骗后又欲罢不能。

大学生频陷传销陷阱的新闻报道,让我们意识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传销机构已经把大学生当作主要的发展对象。据有关报道显示,大学生参与传销受骗的事件规模越来越大。非法传销曾被公安部门定为“经济邪教”,而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何已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原因主要有:

(1)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往往急功近利,对生活的期望值过高,很容易被那些宣称能暴富的传销组织“洗脑”而上当受骗。

(2)许多大学生被传销组织提出的平等、互爱等虚拟的东西所迷惑。人都有一种被社会承认、被他人关爱的需求,在学校里部分大学生的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不爱说话,朋友少,缺乏亲情、友情的互动,没有成就感。在传销活动中,大家组成“家庭”,一起睡地铺,一起捡菜叶,一起分享感受,大学生觉得自己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从而对传销集体产生心理依赖。

(3)陷入传销组织的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较为贫困,这样就很容易让他们对传销的“一夜暴富”神话产生浓厚兴趣,急于让自身和父母脱贫。一旦被骗,无法索回交出的钱,但又想挽回损失,于是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4)有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有所缺失,只用有无短期效益来衡量一件事情是否正确。

2.大学生怎样抵制传销

在2004年3月发生“两千大学生陷入传销泥潭”事件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次批示:“要严厉打击非法传销活动。学校要采取措施防止学生受骗参与传销活动。”作为大学生,该如何从自身做起,抵制非法传销呢?

(1)加强人生观与择业观方面的培养,以提高对非法传销的“免疫力”。面对非法传销者“快速致富”的花言巧语,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天上不会掉馅饼,财富是创造出来的,幸福是汗水换来的,只有把个人的发展理想融入国家的发展需要之中,辛勤付出而不是投机取巧,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传销”只是一个骗人的噩梦,大学生要增强自己自觉抵制非法传销诱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艰苦奋斗精神,不要盲目相信“高收入”的许诺,凡事要多留个心眼,以免误入圈套。

(2)平时应多看一些关于国家打击传销的报道,并于同学讨论预防的策略。大学生群体由于普遍缺乏社会经验,思想单纯,因而很容易成为传销组织捕获的目标,所以首先要认识到其危害及特征,才能自觉予以抵制。

(3)与人交往要谨慎,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传销组织主要依靠下线人员缴纳高额“入门费”维系运作,以发展人员多少作为提取报酬的标准,其成员为实现“暴富”美梦,会不择手段的诱骗他人入门,不管是陌生人、同乡、同学,还是朋友、亲戚、家人,他们都不会放过。所以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要时刻保持警惕,千万不要轻信别人。

(4)发觉受骗后要果断回头,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四)维护自身权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求职打工上当受骗的大学生很多,但向工商、公安和劳动管理部门投诉的却很少,很多人自认倒霉,将责任归于自己糊涂,认为与其四处申诉,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寻找下一个工作机会上。这种想法是极为错误的。大学生在求职打工中,应了解和熟悉相关法律规定,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敢于、善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维权。

首先,大学生应在大学期间学好《法律基础》等相关课程,把《民法》《教育法》《劳动法》《高等教育法》中涉及到高校学生权利和义务的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实践。此外,应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进行学习。

其次,在就业前和工作中,要学会四个方面的法律知识,即“5134”。具体为:“5”是就业前要从五个方面谈判(工资、工时、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及保险福利等);“1”是签好一份合同。《劳动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要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3”是重点明确“三工”(工资、工时、工伤)和“三金”(医疗、养老、失业)问题;“4”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四条途径:举报(向劳动监察部门)、调解(通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和法院)、仲裁(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诉讼(向人民法院)。

在形形色色变了味的招聘行为面前,求职者要学会识别不法机构行骗的伿俩,注意自我保护。一旦发现被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不要“嫌麻烦”,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维护自身权益。

第三,相信法律是公正的,细心搜集证据,保证权力的行使。如果自身权利受到侵害,但是没有办法证明,那只能是徒劳一场,所以建议一切消费单据、协议、合同等证明性凭证要妥善保管。

第六,要依法维权,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场所争取权利。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保持理智,克服冲动心里,不能因为感到不平就挽起袖子大打出手,有理也变成了无理。

目前求职者的维权途径主要有以下三条:

遭遇非法职介、招聘中收取押金,或发现招聘单位在试用期、劳动合同中存在欺骗行为等,均可向所在地劳动监察机关举报;

发现用人单位为无证经营,可向工商部门投诉。

若发现招聘骗局涉及欺诈金额较大,可向公安部门投诉。

三、旅游安全

旅游是一种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户外活动,它既是体育锻炼的好方式,又是娱乐休息的最佳选择,也是增长见识的途径之一。但是这一切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旅游安全通常是指在旅游中不发生或少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观条件,即在旅行活动中旅游者应遵守旅行活动的各项安全规定,增强安全意识,不因麻痹大意而发生安全事故。

旅游安全具体又包括旅途安全、登山安全、游泳安全、野营安全等等,大学生应从各个方面保障旅游安全。

(一)旅途确保“一路平安”

出外旅行免不了要乘车、住宿,`这其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所以大学生旅途一定注意人身财产安全。

1.乘车船注意事项

(1)到正规售票点买票

不要贪图方便,到所谓的“临时代办点”或从票贩子手中购买车票,以防买到假票或多付手续费。

(2)保管好财务

①尽量把物品集中放在可以经常照看得到的地方,使物品随时在你的视线内,不要乱堆乱放或放得过于零散,有条件时可用链条锁将行李锁在行李架上。

②上下车船时提前做好准备,把行李归拢在一起清点一下,车(船)到站(码头)时不要慌张,不要拥挤。

③外出旅游最好结伴而行,轮流休息,互相看管好财物。如随身携带的物品较多,最好在出行前做好明显、牢固的标记,以免因为辨识不准而发生错提。

④不随身携带大量的现金。路上携带的现金以够用为原则,分散放置,要事先准备好零用钱,不在公共场所乱翻钱款,将暂时不用的钱及贵重物品清点整理好,放在身上或其他可靠的地方。

⑶保障人身安全

①不随便搭乘车。外出、放假回家要尽量乘坐有营运证件的车辆,这样的车辆管理严格,车况定期检修,安全系数高。

②不要带危险品上车,日常生活用品如香水(花露水)、指甲油、弹力素(摩丝)、染发水、酒精、冷烫液、气体或液体打火机、火柴等不要大量携带不要携带雷管、鞭炮、汽油等易燃物品上车。

③尽量不与他人起纠纷,以防造成人身伤害。

(4)对陌生人保持警惕

①不给陌生人留电话号码。在火车站及公共场所,不要轻信主动与自己攀谈、拉关系的陌生人,更不要把家庭电话告知他人,以防踏上旅程后不法分子诈骗亲人的财产,一旦出现类似的情况要首先向亲人核实,如果确实联系不上则可以向铁路警方咨询。

②不将行李交给陌生人看管。在旅途中千万不能轻信那些借老乡之名和你套近乎的陌生人,更不能轻易把物品交给他们,这些人可能是另有目的。

③不吸、食陌生人给的香烟、食品、饮料。外出旅途中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特别是不要吸、食、饮用陌生人提供的香烟、食品和饮料,以防发生麻醉抢劫和其他意外。

④不参与旅途赌博,不围观赌博现场,不参与别人的游戏。

2.住宿注意事项

旅游中需要住宿休息时,要选择一个安全、舒适、卫生的旅店。不要住车(船)站附近营业不正规的旅店,这种旅店有的无营业执照,有的由于各种因素往往管理不善,有的营业价格和项目都不符合规定,甚至还有的旅客进行敲诈勒索。在旅店住宿时要注意:

⑴保管好自己的财务、钱、票证及其它物品,贵重的要随身携带,一般行李可交旅行社寄存处存放。

⑵睡觉时注意关好门窗,外出时锁好门。

⑶如果和不认识的任同住一个房间,既要注意文明礼貌、热情大方,又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他人。

⑷出入酒店房间请随手关门,勿将衣物披在灯上或在床上抽烟,不要再酒店房间内使用电炉、电饭锅、电熨斗等,不要将易燃易爆品、放射性危险品带进酒店。

⑸留意门上、墙下绿色出口标志指示牌,熟悉旅店逃生路线图。发生火灾时照图示迅速找到出路,离开现场,切勿搭乘电梯。

⑹退房前仔细检查所携带的行李物品,特别要注意证件和贵重财物是否齐全。

(二)登山“高处不忘险”

旅游途中登峰凌顶,尽情的享受自然美,这是许多人的追求。但是攀山越岭也是一项很危险的活动,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

案例1:1999年5月,北方某高校两名男生到河北省野三坡去旅游,下午上山,天黑后迷拉路下不了山,他们本应该就地等候救援,但应急于下山就摸黑走山路,结果一名学生失足坠崖身亡。

案例2:北京某高校学生因躲避门票而自行选路攀登华山,不幸从山崖坠落,被树枝挂住,他大声呼救,最终脱险。

登山通常要懂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知识:

1.要合理携带行装用具,最好带上拐杖、绳子和手电筒。

2.天黑以前一定要到达预定目的地,以免夜间露宿造成诸多不便。

3.登山要根据各人的体质量力而行,并最好结伴而行。

4.雨天、雾天时不要冒失走险路,以免因浮土、活动石头、路滑、视线不清而失足滑跌。

5.雷雨天气登山要防雷击,不要攀登高峰,不要手扶铁索,不要再树下避雨。

6.不要穿塑料袋底鞋或高跟鞋登山,随身要带一些厚衣服。

7.要注意山林防火,入山不带火 ,走路不吸烟,更不能在山林野炊,严格遵守山林防火罪定。

8.要防毒虫(蛇)咬伤即野兽袭击。在树林中穿行要注意穿好鞋袜,衣边要适当扎紧,防止有毒虫类的侵害(如松毛虫、毒蜘蛛等小动物的侵袭)。最好手拿一根木(竹)棍,即可防蛇咬,也可当拐杖或防护工具使用。

9.在深山、树林中行走,要注意防止迷路,特别是在阴天大雾天气。因此事先最好找个导向同行,不要单独行动,更不要单独到深山密林里去。

为了防止迷路,可每隔几步在同一个方向做上不易消失而又明显的记号,以便返回时识别,另外还可以用下面一些简单方法辨别方向:看树冠,枝叶茂盛、树冠大的一侧是南方;看树干,阴湿多苔藓、树皮粗糙的一侧是北方;看蚁窝边积土,土多的一侧是北方。

(三)游泳风险规避

游泳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同时又是风险性较大的一种运动方式,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溺水死亡事故。

某高校工程勘测专业学生到外地进行生产实习一天的午休时间,三位男同学难耐高温,偷偷跑到距实习地2公里以外的水库去游泳,在游泳中一位同学突然两腿抽筋,遂大声呼救,另两位同学因水性不太好,又不懂救生的方法,虽拼尽全力仍无法将其救上岸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学友渐渐被水吞没。

发生游泳死亡事故有多种原因,有的是溺水而死,有的是被水呛着炸肺而死,有的是在游泳是被杂草,渔网缠身摆脱不掉而被淹死,有的是不了解水情,一头扎入水中触到石头或扎入泥中而死,有的在游泳过程中突然犯病,再导致溺水死亡,因此游泳安全必须引起大学生的高度重视。

1.游泳注意事项

大学生在游泳时要注意以下的事项:

⑴不要独自外出游泳,最好要组织几位同学一起去游泳,而且其中必须有熟悉水性的人,以便相互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点清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好安全保护。

⑵游泳前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最好经医生调查,按有关部门要求办理游泳证。平时四肢容易抽筋者,不要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以防发生危险,心脏不好的,感冒未痊愈的,皮肤溃烂的。有中耳炎的,不能游泳。

⑶要到专门的游泳场(池)游泳,了解游泳场哪些地方浅水区,哪些地方是深水区,水下有无礁石、杂草有无渔网,以及水域是否卫生等。不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禁止游泳的地方游泳,不到不了解情况的水域贸然游泳。

⑷下水前要活动自己的身体。如水温较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湿身体,适应后在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和气管。

⑸正确的估计自己的水性,水性不熟,游泳水平不高的应在浅水区游泳,千万不能逞强到深水区去。不会游泳的人,应在游泳技术高的人辅导下先在浅水安全区内学习适应,然后再逐渐向深水区过渡。即使带上救生圈、气垫床等工具,也不要独自到深水游泳,否则在遇到大风大浪的情况时容易溺水。

⑹对水底情况不明时,决不能贸然跳水、游泳,以防碰上残存的木桩、树根、蛤蜊皮、碎玻璃瓶、渔网、尖石、密集水草等地受到伤害。跳水救人时 ,要采用下蹲式跳入水中,以防受到伤害。

⑺天气及云层较低时不要下水游泳,如此时正在游泳,应尽快撤离水面,以防雷击。

不可再有涡旋或急流的水域游泳,游泳时万一遇到涡旋,应采用自由泳或仰泳,尽快避开涡旋区,切不可踩水,因为水面与身体垂直,人极易被涡旋吸入水底而造成溺水。

⑻不要在大船附近游泳,至少离开大船十米,否则离大船越近越容易吸入船底。

⑼在水中不要打闹,以免呛水或溺水。禁止酒后游泳,不在精疲力竭时游泳。

⑽游泳过程中如果突然感觉晕眩,恶心、心慌气短或四肢抽筋,要立即上岸或呼救。

2.游泳意外事故应对

(1)抽筋处理

在游泳中身体一些部位有时会发生抽筋现象。常发生抽筋的部位是小腿和大腿,但有时手指、脚趾甚至胃部也会发生抽筋。抽筋的原因通常是在下水之前没做好准备活动,或者身体过于疲劳,或者突然遇到寒冷的刺激。此外,过分紧张、动作不协调,也容易引起抽筋。

发生抽筋的时候,首先必须保持冷静,不要慌张,可叫人来救护或自己解脱。在水中解触抽筋的办法是主要牵引抽筋的肌肉,使收缩的肌肉松弛和发展。

当小腿或脚抽筋时,可用力蹬腿或跳跃,或自己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也可迅速改为仰泳姿势,发生抽筋的腿的部保持不动,

发生抽筋后,一般不要在继续游泳,应立即上岸擦干身体,按摩抽筋部位。

(2)溺水急救

①溺水自救办法

a.身体放松,深吸一口气后,面向水体四肢放松下垂,让头枕、后颈部露出水面,直至需要呼吸时为止;

b.当想呼吸时,将双臂慢慢抬到肩部的高度,同时一腿向上提高到腹部高度,另一腿尽量向上屈,头部姿势不变,以节省气力和防止身体下沉;

c.将头仰起呼吸的同时,双手猛力向下推,双脚向下蹬,换气时向别人呼救。

d.呼气后恢复开始姿势,反复进行,可保持身体不会下沉,直到获救。

②救护溺水者的方法

溺水救护可分为间接救护和直接救护。间接救护是根据现场条件在岸上就地取材,将溺水者就出水面。直接救护是救护者在不借助任何救助器材,将溺水者救出水面的技术,直接救护是一种技术救护方法也就是说在不具备这种技术的人,一般不要去直接救护。进行职业救护者还要有好的游泳水平,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又能将溺水者救上岸来。直接救护包括水前观察、入水、游近溺水者、拖运、上岸等过程。在直接救护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在救护前要告诉溺水者不要慌乱,保持镇静

b.大声喊叫,让溺水者按自己的救护步骤进行配合,禁止溺水者乱推乱拉。

c.如果溺水者精神无法自控,应采取果断措施,如猛击其头部使其暂时昏晕(但下手不能太狠),再实施救护。

d.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的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3)其它情况处理

发生呛水时不要慌张,要调整好呼吸动作即可防止继续呛水。如发生在深水区,又自觉身体十分疲劳不能再游时,也可呼叫旁人帮助上岸休息。

在水中游得时间过长或恰好腹中空空,上岸时动作过猛,有的人会出现头晕、目眩、恶心等反应,个别人会突然晕倒,一般情况下是疲劳缺氧所致,针对性措施是注意保暖,按摩肌肉,喝些糖水或吃些水果,很快可恢复。

(四)野营意外事故防范

野营,简单的说就是野外露营,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野营是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同时也是发生危险频率较高的一种活动,大学生在野营时一定要加强防范,注意安全。

1.野营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野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也应该了解和掌握以下几点:

(1)选择安全的地点,掌握地理环境情况,了解途径路有无危险。野营地点,首先应选择靠近水源和公路的地方,同时还要考虑防风避雨和蚊虫。此外,还应注意泥石流以及突如其来的山洪和涨水等。夏季,应选择在干燥、地势较高、通风良好、蚊虫较少的地方露营。冬季,应以避风、燃料充足、取水方便等为露营选址的原则。

(2)选择良好的天气、季节,一般不要选择风、雾、雨等坏天气。

(3)要有组织、有计划,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有专业人员各司其职进行安全防卫。

(4)帐篷的入口处要背风,四角要用重物(如石块)压住。扎营后,最好在篷顶边线正下方挖一条排水沟,避免下雨时帐篷被淹。

(5)注意防火。郊游或野外宿营易发生火灾,篝火、炉灶、照明用的可燃性液体、气体或临时性的供电线架都具有潜在危险,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要在帐篷内生火做饭,临睡前要检查是否熄灭了所有火源。

(6)防止毒虫猛兽咬伤。事先要考察目的地,做好防范工作,如宿营时有人值班,打出隔离带等。

(7)搞好饮食卫生,减少疾病传染机会,防止食物中毒。饮食得当,不要暴饮暴食。

(8)进行游泳、爬山等具有危险性的活动时 ,必须组织得当,搞好预防工作,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到心中有数。

2.野外意外事故营救

野营时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事故,以下介绍几种急救措施:

(1)被蛇、昆虫咬伤

被无毒蛇咬伤的,一般有两排“八”字形牙痕,小而浅,伤处无明显疼痛。被毒蛇咬伤的,一般可在患处发现有2-4个大而深的牙痕,局部疼痛。对一时无法确定的,则应按毒蛇咬伤处理。这时要迅速用布条、手帕、绷带将伤口上部扎紧,以防止蛇毒扩散,然后用消过毒的刀在伤口处划开一个长1厘米、深0.5厘米左右的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如口腔黏膜没有损伤,其消化液可起到中和作用,所以不必担心中毒

被昆虫叮咬或蜇伤后,用冰或凉水冷敷后在伤口处涂抹氨水,如果被蜜蜂蜇伤,用镊子将刺拔出后在涂抹氨水或牛奶

(2)骨折

骨折或脱臼时,用夹板固定,再用冰冷敷,从大树或岩石上摔下来伤到脊椎时,将患者放平坦而固定的担架上固定,不让身子晃动,然后送往医院。

(3)外伤出血

在野外备餐时如被刀等利器割伤,可用清水冲洗,然后用手巾等物包住。轻微出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法,一小时后每隔10分钟左右要松开一下,以保障血液循环。

(4)食物中毒

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除腹痛、腹泻外,还伴有发烧和衰弱等症状,应多喝些饮料或盐水,也可采用催吐的方法将食物吐出来。

(5)野外迷路

在野外旅行可能遇到道路稀疏、大雾天、风雪盖路或缺少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迷失方向是在所难免的的。当发现迷途时,不要慌张,收拢队伍集体商议对策。可寻找地理参照物如山峰、溪流、村庄等,并根据参照物再参考地图、指南针进行判断。要特别注意:

一是不能无计划、无具体要求、过多的分散人员探路;

二是不能在夜间探路,夜间探路危险性很大;

三是大雾、大雪天、大风天均不适合探路,应待天气好转些在进行。

四、远离黄、赌、毒

近些年来,“黄赌毒”等丑恶社会现象又沉渣泛起,曾被国人深恶痛绝的不良社会风气又在国土上生长蔓延。大学生校园这块净土也受到侵染,一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这股毒雾的熏染下,也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黄赌毒”不仅对涉及者造成肉体和精神上的伤害,使他们陷于难以解脱的痛苦之中,而且还会诱发多种犯罪,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和程度上危害社会和国家。大学生一定要提高警戒,远离“黄赌毒”,保障身心安全。

(一)抵制黄害诱惑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境外腐朽文化乘机而入,一些低级下流的东西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我国。尤其是近年来,宣扬西方腐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黄色淫秽书刊、音像制品屡禁不止,暴力、恐怖、色情镜头比比皆是。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这类精神垃圾更是无处不在,从色情广播、色情电话、淫秽光盘到不良网站、色情网络资源,等等。这些不健康的社会文化现象的存在,对于日趋成熟且好奇心较强的大学生群体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诱惑力。据不完全统计,个别高校甚至有80%的学生接触过“黄色污染”,其中一男生居多。这些“黄色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也是天之骄子的心灵和精神受到严重污染和伤害,个别人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某大学生二年级学生朱某,为了打发自己无聊的时光,开始听国外广播,阅读色情小说、杂志,观看黄色录像,其灵魂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扭曲。

随后朱某开始以谈恋爱为名,用陪伴跳舞、指导溜冰、教人游泳为手段,在溜冰场、公园、游泳池等公共场所搭识女青年和勾引女同学,共奸污13名女青年。

一次,他把本校女生华某骗至其租用的民房中。开始还是正常交往,随后朱某按捺不住自己的别有用心,趁华某不备放起了黄色录像。华某见此情形,欲借故离开,被兽性大发的朱某用力按倒在床上。华某“救命”的呼救声惊动了周围邻居,朱某遂被众人扭送到了公安机关。

一些大学生不知深浅,涉足淫秽物品后如陷入泥潭不能自拔,整日精神萎缩,心神不定,想入非非,荒废学业,有的还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彻底毁了自己。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走私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和有关法律规定:对以牟利为目的而走私、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要给予严厉刑事处罚;虽不以牟利为目的的但在社会上传播或组织播放淫秽物品的,视情节给与刑事处罚或治安处罚;向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的,从重处罚;不满16岁的人传播、传看淫秽物品的,其家长、学校应当严加管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64条规定:传播淫秽的书刊、影像、音响、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因此大学生对于淫秽物品要坚决做到不看、不传,更不能走私、制作和贩卖。要洁身自爱,读好书,结好友,参加有益健康、积极向上的文艺活动,做有理想、求上进、心态积极健康的好学生。

(二)远离毒害漩涡

赌博指金钱或金钱以外有经济价值的物品作台面的抵押,通过各种形式的输赢较量后而使得上述抵押物品在报注人之间有所更易或转移的一种行为。换言之,赌博就是利用赌具,以钱财做赌注,以占有他人利益为目的的违法犯罪行为。

日益发达的赌博活动对许多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一是赢利性,即希望通过赌博而赚取意外财务。二是娱乐性。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欢寻找刺激,渴望游乐,这些心理倾向往往在赌博活动中可得到肤浅满足,所以一些大学生很容易被种类繁多又寓于游乐的赌博活动所吸引。三是纠合性。赌博是一种多人的行为,是一种群体行为,大学生中存在诸多社团组织,如老乡会、球迷协会、计算机协会等,有时即为赌博者提供了群体基础。

大学生黄某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二年级开始接触校园周围的游戏机。刚开始只是好奇,输赢在5元以内。不久上了瘾,经常通宵达旦的赌,从家里拿来的钱,一小部分用于吃饭,大部分用于赌,经常输的身无分文。仅仅半学期,他就向同学和女友借了3000多元。赌博令他输没了志气,输没了理想,输没了脸面。最后他选择卧轨自杀了却了自己的一生。

赌博是一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不仅会给当事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腐蚀其心灵,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业,甚至诱发心理危机或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学校禁止一切赌博活动。

大学生要抵制和拒绝参与赌博,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违法往往从违纪开始,大学生要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充分认识赌博的危害,培养高尚的情操,多参加健康积极的文体活动,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

3.要防微杜渐,分清娱乐和赌博的界限。很多赌博成瘾的人都是从“消遣”“派夜宵”“来烟”“带点刺激”等开始的,久而久之胆子也壮了,胃口也大了,从而陷入赌博的泥潭。

4.思想上要警惕,不要因为顾及朋友、同学的情面而参与赌博。遇到他人相邀,要设法推脱。

5.要从根本上关心同学出发,制止他人参与赌博,必要时要向老师和学校有关部门报告。

(三)严防毒害侵袭

当今世界毒品种类繁多,不仅传统的毒品在继续扩散、泛滥,而且各种新品种在不断推出。1997年3月14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75条对毒品作了明确规定:“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非法生产、需求和贩运的巨大规模及其上升趋势,对人类的健康和幸福构成了严重威胁,并对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基础产生了不利影响。目前吸毒贩毒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公害。吸食(包括注射)毒品或欺骗、容留、强迫他人吸食毒品,以及非法从事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的活动,都是违法犯罪活动。

某医学院一位教研室副主任曾被学校选送到美国毒理研究所进修。学成回国后本应好好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但是由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错位,财迷心窍,竟然与香港毒贩子合作,拿着国家工资,却在人民提供的实验室中研制“冰毒”,并提供配方,大批量生产,从白衣使者变成了白粉大王。1993年他获得了16万元“兼职收入”,很快就买了一辆佳美牌小轿车,钓鱼、打球车出车入,过上了“屁股底下一座楼”的阔佬生活,这时他更加利令智昏,为了实现“要比别人过得更好”的誓言,他又以“每一公斤晶体获得3000元报酬”的条件与香港毒贩子达成协议,继续干起了伤天害理的罪恶勾当。直到东窗事发被判死刑,他才如梦初醒,但为时已晚。

尽管与黄毒、赌博相比,吸毒在大学校园内还是极个别的现象,但由于其祸国殃民,危害极大,大学生绝不可掉以轻心。

大学生要预防毒品的侵袭,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性,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观念。

2.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广泛的兴趣,避免孤僻的生活方式。

3.提高对毒品的预防能力,不要结交有吸毒恶习的朋友,不要听信他人谗言。

4.绝不可因好奇而尝试毒品,防止上瘾而难以自拔。

5.一旦沾染毒品,要主动向老师和学校报告,自觉接受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有关部门的监督、戒除及康复治疗。

注:以上内容摘自《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仅供师生学习交流参考。

Copyright© 2018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安全工作处

学院地址:石家庄市中山西路长兴街12号 邮编:050081 电话:0311-85333755